正文 這是一個“趕超時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 本章:正文 這是一個“趕超時代”

    這是一個“趕超時代”

    創新之路

    作者:祝傳海

    隨著“中國製造2025”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推出,中國製造全麵進入“趕超時代”。朱文輝教授就是活躍在集成製造領域的國際知名的微電子封裝專家。作為國家“千人計劃”領軍人物,中國第一個三維封裝“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他見證了我國微電子行業近年的快速發展,並以他獨特的個人傳奇展現科學家的個人價值。

    何為微電子封裝?朱文輝教授解釋道,“就是將微集成電路器件的信號端引出來並加以保護,形成可靠微係統微器件的過程。它是實現從納微觀到宏觀、從小器件到大係統的轉變並連接生命和非生命的紐帶。微係統封裝是貫穿於大數據、雲計算、信息感知及國防安全等重大戰略領域的關鍵技術。”

    在集成電路領域全球競爭激烈的“趕超時代”,朱文輝教授是如何領略一路風景的呢?

    從爆炸力學到微電子封裝,開啟人生的精彩

    1981年,朱文輝被著名的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係錄取。該係的第一屆係主任就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那個年代,錢老作為“兩彈一星”工程的奠基人,是全中國懷揣理工夢想的青年人的偶像,朱文輝也因此毫不猶豫選擇了爆炸力學專業。

    畢業後10年,在中科大一次與香港科技大學餘同希教授的見麵開啟了朱文輝的海外之旅。次年,經餘教授舉薦,朱文輝加入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院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結構衝擊動力學和爆炸效應研究。兩年後又是餘教授推薦應日本文部省的邀請,擔任大阪府立大學的助理教授,研究涉及結構耐撞性和材料動力學等,這一切都是他拿手的老本行,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朱文輝人生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在2001年。當時全家正準備從日本回國之前,他到新加坡探訪同事朋友,卻意外地得知新加坡英飛淩公司招聘封裝研發工程師。當天麵試便受邀正式成為了英飛淩公司的一員,闖入半導體行業。“本想去國外見識一下,學點新技術,沒想到卻弄丟了老本行。”對於職業生涯的大轉折,朱文輝淡淡地感慨:“很多事情都講究一個緣分,有些轉變要隨遇而安,敢於麵對!”

    一個學習爆炸力學,天天與炸藥打交道的人轉而開啟了微電子封裝的漫漫征途,麵對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超越。

    話雖說的雲淡風輕,但朱文輝在背後付出的辛勤卻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畢竟隔行如隔山,很多東西都要從頭開始。當時先進的微電子封裝領域正在經曆著一場“綠色革命”,他迅速地提出綠色封裝材料選擇方法,成功地從33種材料組合中挑選出兩種,並準確地預測出可靠性的結果。他還組織了封裝焊球熱疲勞可靠性研究,通過實驗與仿真相結合的方法獲得焊球熱疲勞壽命解析預測模型,使得壽命預測在幾分鍾內可以實現,並且比當時模擬的精度足足提高8倍之多!作為一名“半導體新人”,朱文輝取得的成果可謂驕人,並很快在產品研發中得到了實際應用。與此同時,德國人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給他奮進的動力,職業素養的形成也奠定了他之後事業發展的基礎。2006年起,朱文輝在UTAC的任職完成了他從技術研發向技術管理的轉變,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管理和團隊建設的經驗。

    談到13年海外經曆的收獲時,出乎意外地,朱文輝特意談起兩次失敗的總結。UTAC公司早期的決策中,在Bumping技術上投資(該做的時候沒有做)以及後來搞TSV項目(不該做的時候做了)這兩個重大的研發路線偏差,導致了公司經營連續性的困局及封裝研發團隊潰散。這讓朱文輝認識到戰略製定與研發體係的健全對公司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成了他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近10年的半導體產業積累,正是朱文輝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過程,他在背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天的努力,都凝固成一塊塊厚重堅實的磚,鋪就成一條追趕的道路。在這段歲月,朱文輝完成了從單純的技術人員向企業管理的平穩過渡,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管理、團隊建設、戰略規劃和企業研發的良好經驗,在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麵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升。在打拚中奮力前進,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地超越自我,前方的路更為寬廣。

    從國外轉戰國內,帶領華天科研創新跨越發展

    朱文輝在新加坡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順利,如果不是在2008年新加坡的EPTC會議上與中國封裝協會理事長畢克允先生一見如故,恐怕朱文輝已經放棄回國的念頭,安心享受東南亞的陽光了。就在這次會麵後的北京ICEPT2009會議期間,畢老正式力邀朱文輝回國開辟一番新天地。麵對著來自祖國誠摯的邀請,朱文輝內心湧動,他隻有一個很強烈也很樸素的想法:自己在國外待了那久,也確實很想把國外先進封裝的研發成果帶回國內,推動國內行業的創新體係建設,能為祖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做點事。

    2010年元旦,朱文輝告別了新加坡溫暖的家和妻子兒女,在畢克允理事長的陪同下,從北京飛到西安,再乘汽車,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顛簸跋涉,終於在元月3號的晚上12點趕到了甘肅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大西北的風物,一切都很陌生,地理上的貧瘠與閉塞,或許是他沒有想到的。要把老婆孩子都留在新加坡隻身前來這工作,很多人都為他捏了把汗。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朱文輝最終決定加入華天集團。沒有什豪言壯語,原因很簡單,就是感覺華天很不容易,就像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頑強地生存著——華天精神感動了他。

    朱文輝全身心地投入到華天科技事業中去。在他看來,國內的微電子封裝必須與時俱進才能發展。國際微電子封裝的曆史證明了這一點。華天科技又當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實現“追趕和超越”,這是擺在朱文輝麵前的一道難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正文 這是一個“趕超時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正文 這是一個“趕超時代”並對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