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殺出一條血路來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六節殺出一條血路來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和市場中,有利的機遇隨時可能變為不利的挑戰,不利的局麵也有可能瞬間變為有利的機遇。關鍵在於,做事要有“敢想一

    尺,敢做一丈”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中,隻有敢想敢敢做,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這種氣魄,即使機遇來到你的麵前,也很難把握住它。看看我

    國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不正是鄧平先生抓住機遇,衝破重重阻力,以實事求是精神為指導,敢想敢做,把億萬中國人從貧窮落後帶入富裕康的生

    活嗎?鄧平先生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做了別人沒有做也不敢做的事,要想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意義和和鄧平先生的偉大魄力,我們先來了

    解一下那個年代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

    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確切地應該從1966-1976年的十年間,在中國的大地上爆發過一場叫“**”的運動。

    “文革”結束後,鄧平複出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曆經沉浮的他提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口號,進而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一

    詞在中國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的改革家和變法家都是以個人的悲劇和國家複興為結局的,作為政治家鄧平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然而,他沒有知難而退,而是挺身而出。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

    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

    ,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麵的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

    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次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紐約時報》驚歎:

    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平,對特區的領導者們下達了頗有軍人氣勢的命令:“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五年後的1984年,鄧平親眼看到深圳特區的變化,揮毫寫下: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接著,大連、津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設立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野心”比信心更重要》,方便以後閱讀“野心”比信心更重要第六節殺出一條血路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野心”比信心更重要第六節殺出一條血路來並對“野心”比信心更重要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