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2章 利益相悖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公子許 本章:第5122章 利益相悖


且其間要跨越高山、沼澤、草地、城池,即便有裝備精良的二十萬大軍,也休想一路平推至大馬士革城下,畢竟大食軍隊就算潰敗,可一路上各種關隘城池也足以令他們取得集結休整之機會,處處阻礙、時時狙擊,唐軍要戰死多少人?

又要消耗多少糧秣軍械?

就算大唐再是富庶、強盛,也絕無可能支撐起這樣一場戰爭!

再者說來,區區西域之地、地廣人稀,唐軍如何調動二十萬大軍?

難道將戍守關中、拱衛京畿的十六衛全部抽調至西域?

果真如此,大唐國內必然陷入動蕩,甚至有可能社稷傾頹、江山易主……

大唐皇帝再是昏庸無能、再是寵信房俊,也絕無可能支持他打這樣一場大戰。

況且,就算皇帝同意,滿朝文武也絕無可能同意。

房俊笑著給祿東讚斟茶:“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將“睚眥必報、血債血償’“寇可往,吾亦可往’之類的口號宣傳出去,到時候敵軍一旦潰敗,咱們追著衝殺一陣,必然使得大馬士革那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根本不敢臨時聚集潰兵組織反擊,咱們自然可以趁機擴大戰果。至於當真打到大馬士革,當然是玩笑話,大相該不會信以為真吧?哈哈!”

祿東讚:……”

麵對房俊,他很是頭痛。

雖然一貫自詡聰明人,可每一次都無法預估房俊的意圖、動向,這廝無論行事作風亦或思維方式,可謂羚羊掛角、天馬行空,與當下之主流完全不符,往往出乎預料,難以捉摸。

他固然認為唐軍沒有能力追擊大食軍隊、兵鋒直指大馬士革,也不認為房俊是個戰爭狂人、瘋癲之輩,可為何總是覺得無論房俊還是裴行儉、薛仁貴,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壯懷激烈、殺伐之氣?總感覺這幾人要幹一件大事……

長安。

天空陰暗,雪花飄飄灑灑落在殿宇屋頂,將黑的、黃的琉璃瓦遮住,獨留下紅牆一抹、廊柱新漆。禦書房內,溫暖如春。

劉泊跪坐在李承乾麵前,掩飾不住厚重的眼袋,精神萎靡,歎著氣道:“非是微臣不肯任事,更非從中作梗,可太尉那邊的書函雪片一般飛來,在中書省的案頭已經積累了厚厚一摞,每一份都是大張其口,要糧秣、要棉服、要軍械……微臣已經協調中樞各部盡可能予以滿足,卻仍舊不能讓太尉滿意。”李承乾奇道:“這兩年關中風調雨順,又有海外稻米輸入,以朕所知各處糧倉都滿滿當當,加之棉花豐收,無論棉布紡織亦或棉衣縫製都很是順暢,怎地中書令還要這般為難?”

他也隻是故作驚奇而已。

自古之所以文武對立,便在於雙方利益訴求之不同。一旦戰起,軍方不管是出於戰爭需要、盡可能準備更多的糧秣以確保勝利,還是從中貪墨、上下其手,總是嫌棄糧秣輜重不夠多,不斷向中樞伸手,仿佛一隻饕餮巨獸一般填不飽。

而中樞為了維持國家運轉、各項政令之實施,總是想方設法削減軍方的供給,要一斤給八兩、要一石給五鬥……

雙方自是扯皮不斷。

扯皮可以,但若是扯後腿,那就過分了……

劉泊自是聽懂陛下言中之意,不過他並未過多解釋,而是苦笑著道:“陛下明鑒,太尉所調集之糧秣輜重,足以供給安西軍安安穩穩的打上三年,如此規模的物資調撥,使得整個關中物價上漲,各處府庫怨聲載道,微臣如今每日一睜開眼,便要絞盡腦汁想著去何處擠出物資送往西域,實在是精疲力竭。”一旁的馬周抬頭看了他一眼,並未言語,但心中卻有所不滿。

什叫“供給安西軍打上三年”?

是在暗示陛下安西軍如今兵強馬壯、物資充沛,甚至可以發動一場內戰嗎?

這番話語說的很有技巧,好像將這些說在明麵上便顯得他光明正大,並無任何暗示、詆毀,但意思卻又實實在在表達出來,算是陽謀。

但馬周自不會與其爭論。

李承乾擺擺手:“大食人隻要攻略西域,必是傾巢而出、奮舉國之力,來勢洶洶、誌在必得。二郎獨自支撐,以一隅之兵力麵對強敵,不敢有絲毫犯錯,事先將糧秣備齊亦是應有之義,中書令當勉力為之,不可心生懈怠。”

對於他與房俊的關係,如今很是複雜。

但無論如何,他也不信房俊會做出悖逆謀反之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唐錦繡》,方便以後閱讀天唐錦繡第5122章 利益相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唐錦繡第5122章 利益相悖並對天唐錦繡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