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對於土地之欲望並不高,雖然開疆拓土素來是華夏男兒心中執念,但如今大唐之疆域已經足夠遼闊,沒有那多的人口,占那多的土地作甚?遲早有一日還會丟掉。
但是對於大食,必須予以遏製。
所以即便對波斯高原並無領土之述求,但若有插手其中的機會,給大食內部埋下一顆釘子,這正是大唐如今最主要的對外策略。
分化、收買、瓦解、挑撥……大唐不會去攻占其國土,卻要盡量使其內部分裂,不能合而為一。曆史早已證明,一個有著廣闊疆域、超多人口的大國,隻要給予其休養生息之機會,必然在某一刻崛起。
大食帝國的最終結局是衰敗、分裂、覆滅,但房俊不希望在其覆滅之前,能夠有機會回光返照威脅到大唐的利益。
所以他給予阿羅撼極高之禮遇,更給予其無與倫比的信心,希望對方能夠成為插入大食軟肋的一柄利刃“若有必要,安西軍會給予王子最大幫助,惟願大唐與波斯睦鄰友好、世世代代。”
阿羅撼激動地發抖,他意會到了房俊的意圖,也明白對方想要利用波斯遏製大食之企圖……但那又怎樣呢?
擁有被人利用的價值,有些時候其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連利用不都不屑的時候,才是波斯真正的悲哀………
“會否援助波斯軍隊一些火器呢?”
阿羅撼目光灼灼,充滿希冀。
大食騎兵太過強大,他眼睜睜看著強橫一時的薩珊王朝崩頹、覆滅,他如喪家之犬一般帶著族人亡命天涯,最終不得不卑躬屈膝的舉族投降,才換來苟延殘喘的機會。
即便能夠回去波斯故地召集舊部、反抗大食,他也沒有信心能夠擊敗大食、複國成功。
但若是有了唐軍威力無窮的火器,則信心倍增。
房俊笑著,意味深長:“大唐對待盟友素來慷慨,不信你可以問問這位吐蕃大論……隻要王子能夠以波斯之名義與大唐締結盟約,那,一切皆有可能。”
不需波斯能夠覆亡大食,隻要其穩穩占據波斯高原、隔斷大食前往河中地區擴張的道路,如此足矣。而想要依賴波斯達成此等戰略目標,是需要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當然,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阿羅撼心頭一片火熱,重重錘了一下胸口,沉聲道:“從此刻起,波斯視大唐為盟友,世代友好、永不背叛!若為此誓,則波斯族人生生世世淪為奴隸,永無複國之日!”
誓言很重,但房俊也隻是矜持的點點頭,笑著予以認可。
誓言這種東西聽聽就好了,所謂的道德、所謂的信仰,在利益麵前不值一提。
當有朝一日利之所至,他們會用經書擦拭刀刃的血漬,高喊著口號進行屠殺……
人與野獸,並無不同。
甚至某種意義來說,野獸的信仰反倒更為純粹一些……
接下來,房俊又將祿東讚引薦給阿羅撼。
阿羅撼一臉驚愕:“久聞吐蕃大論之大名,卻不想今日於此相見。”
他的信息較為滯後,雖然從穿行於思路之上的行商口中得知噶爾部落已經與吐蕃讚普兵戎相見,卻並不知噶爾部落何時與大唐結盟……否則祿東讚何以出現在唐軍營地之內?
祿東讚也有些好奇:“老夫的確曾經去過大馬士革,但那已經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沒想到如今的大馬士革居然也有人知道老夫之名?”
信息的傳播是極其困難的,如今東西方之間的交流,絕大多數時候依靠絲綢之路。但吐蕃地處高原、偏居一隅,與大唐之間的聯通在於“唐蕃古道”,與絲綢之路完全搭不上。
阿羅撼便笑道:“吐蕃亦是當世強國,大食既然耗費舉國之力東征,又豈能不對吐蕃有所了解呢?大論要相信我,現在大馬士革宮殿之內有關於吐蕃的各種信息、情報,絕對比你想象要多得多。”事實上,上一次西域之戰以大食戰敗告終之後,大食內部不少人認為從七河流域、西域進而征伐大唐這條路太過艱難,幹脆直接越過蔥嶺登上高原,待到將吐蕃覆滅之後順勢俯衝而下,直插大唐腹地。但是當他們知曉蔥嶺有多高、吐蕃又有多險之後,果斷打消了這個念頭…
祿東讚何許人也?
馬上便明白了阿羅撼言外之意,不過他並不在意。
噶爾部落內附大唐已成定局,不僅此後與讚普再無幹係,甚至再也無望踏上高原半步,至於吐蕃之盛衰興滅,與他何幹?
他指著焦黑一片的可散城,問道:“這座城池損毀嚴重,大唐是否要擇址另建?”
房俊搖搖頭:“可散城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一座城便可以控製整個河中地區,豈能擇址另建?”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