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3章 國相長史
令狐修己尚在體會陛下準許長孫家子弟出仕之真正用意,杜正儀則眉頭緊蹙:“現在封國之策雖然已經定下,但到底哪一位親王於何處封國卻尚無定論,又豈能早早為長孫家子弟定下何處封國、何等官職?隻能確定其通過考察,納入授官之行列。”
令狐修己則道:“旁人暫且不知,但魏王就藩倭國基本已經確定,何不將長孫家子弟之官職定於倭國,歸屬於魏王治下?”
杜正儀看了一眼令狐修己,沒有做聲。
長孫家得以擺脫壓製、禁錮,子弟重新起複、出仕為官,其背後之意味深邃難明,焉能陛下一道口諭吏部便迫不及待的將一切都安排妥當?
陛下心意難明,萬一誤以為吏部對長孫家深懷憐憫、甚至抱有同情,那便是大大的不妥。
旨意當然要辦,但快辦慢辦之間的區別卻極大。
畢竟看似寬恕長孫家,可真正寬恕還是迫於無奈被迫寬恕,意義完全不同,吏部的反應宜慢不宜快。
李孝恭耷拉著眼皮,問道:“最近遴選封國官職,有多少人入選?”
杜正儀道:“自是一個都沒有,所有人都按照銓選標準列為候補,各項績效予以打分,從高至低俱陳於名單之上,需郡王您最終定奪。”
此次封國選官,各方勢力蜂擁而至,吏部隻得以“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將所有人選擬定數項指標予以評分,分數高者優先。但最終通過之人選必須李孝恭來決定,即便是吏部侍郎也無權僭越。
吏部侍郎當然會有幾個名額,但那必須是在吏部尚書圈定人選、確認官職之後,再行分配。
這是官場規則,李孝恭雖然大權在握卻也不會將所有名額一口吞下,總要留下一些給予吏部其他官員,即便是河間郡王、吏部尚書,也不能將所有好處、人情都揣進兜。
吃相太難看了可不行……
李孝恭也看了令狐修己一眼,道:“這件事便交給令狐侍郎辦吧,稍後長孫家來人直接去尋你。”
令狐修己覺得自己好像說錯話……
杜正儀欣然拍了拍令狐修己肩膀:“郡王年歲大了精力不濟,我對仕途早已無所追求,這吏部的擔子往後就要由你來挑起,好好幹,我看好你。”
言罷,對李孝恭頷首致意,便轉身快步走出值房自去處置公務。
陛下交待下來的任務不那好幹,深了淺了都不合適,既然令狐修己有意見、有想法,那就讓他去幹。
自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令狐修己緊張的看向李孝恭,求助道:“郡王……”
李孝恭卻不多說,擺擺手:“就按你說的辦,下去吧。”
“……喏。”
回歸自己的值房,令狐修己一拍額頭,悔之不及。
怎就那嘴賤呢?
門外,書吏進來通稟:“令狐侍郎,有長孫家子弟求見。”
令狐修己吐出一口氣,事已至此隻能硬上:“讓他進來!”
“喏。”
稍許,年輕俊朗、風度翩翩的長孫潤從門外快步而入,進了值房便一揖及地:“長孫潤見過令狐侍郎。”
令狐修己一時間有些恍惚,這相貌、氣度,好像故人長孫衝站在自己麵前,太像了……
難怪非是當下家主的長孫淹。
雖然不情不願的接了這個燙手山芋,但此刻令狐修己一腔鬱悶卻很快消散幹淨,臉上泛起微笑,抬手道:“我與長孫大郎乃是故交好友,私下你稱呼我一聲兄長即可,不必如此多禮,坐下喝杯茶。”
“喏!”
長孫潤原本有些緊張,唯恐遭受刁難,此刻卻長籲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下來。
果然如長孫淹所言那般,長孫家幾輩子積攢下來的人脈並未隨風消散,隻是困厄之時趨利避害都躲避起來,如今禁錮放開、打壓不再,那些人脈很快便會回來。
畢竟若是比起底蘊,放眼朝堂又有幾家比得上長孫氏?
“五姓七望”固然源遠流長,但如今朝堂之上執掌權柄的根本沒幾家……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