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4章 誤會加深
華夏曆史上,從未真正征服中南半島這塊戰略之地,原因諸多,其中最重要便是廣袤的國土一直未能予以開發完全,無暇向外擴張,譬如江南、嶺南、六詔等地,隋唐之際堪稱蠻荒,直至明清之時亦未完全開發,再譬如洞庭湖不斷減退、沼澤土地不斷增多……
國內土地尚未開發,何需對外擴張?
事實上,自古以來除非戰略需求之外,華夏對於土地從不貪婪。
漢人雖然生活在並不肥沃、災害頻仍的土地上,但麵對災害、貧瘠首先想到的是改進耕種技術、勤苦勞作,而非是倚仗武力向外擴張,恣意對其餘民族燒殺搶掠。
“仁者愛人”乃儒家之核心,早已成為華夏血脈傳承之精神,悲天憫人、大愛世間,絕非一句空話。
也正因於此,導致曆史上諸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地域或自立而起、或被蠻夷征服,最終成為束縛華夏發展之絞索。
所以在房俊看來,對於那些不毛之地、蠻荒之野進行攻伐、征服是有必要的,唐人占領更多地域,會促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圈進而反哺本土。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發展至一定規模無論最終走向何等政治體製,都會促使社會進行巨大變革。
當自身足夠強大,經濟、科學、軍事等等領域與時俱進,又豈會因為西方一次偶然的工業革命而沉淪不起、落後挨打?
穩定的局勢、繁榮的經濟、興盛的科技,隻需百年大唐便可以完成最初步的積累,進而引發跨越層級的文明遞進。
而這正是房俊一直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結果。
相比於此,什名垂青史、什宏圖霸業、什權傾朝野……皆微不足道。
……
李承乾頻頻舉杯,興致很好。
雖然軍方一連串軍事行動連番大戰與他之初衷背離,導致文官集團被壓製得厲害,但他也明白在這些大戰獲勝之後帝國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由太宗皇帝之時延續下來的“貞觀盛世”猶如烈火烹油、繁花著錦,遠超被曆代文人吹捧的“文景之治”,曠古絕今、前所未有。
而他甚至隻需坐鎮長安城,於這太極宮內安然穩坐,所有“窮兵黷武”“狂悖好戰”之罵名皆由軍方去承擔,繼續奉行“仁愛寬恕”之道,做一個空前絕後的“仁愛之君”……
所以即便對於軍方開啟戰端、脫離掌控有所不滿,但兩相比較,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門外,內侍敲門得到允許之後入內,身後跟著兩個宮女。
“啟稟陛下、太尉,長樂殿下得知陛下與太尉飲宴,故而特意送來兩道小菜以為佐酒。”
李承乾頷首,待宮女將幾個小菜放在桌上,遂笑著道:“說起來倒是借了二郎的光,平素長樂可不會給我送菜。”
房俊笑著回道:“陛下對微臣寬容信任,對鹿兒亦是視如己出,長樂殿下因此感懷,這菜必然是送給陛下。”
李承乾點了點房俊:“牙尖嘴利。”
這話隱喻很深,但聽出來也不難,大抵是埋怨當初為了籠絡長孫家而將長樂公主下嫁,並且在知悉其婚姻不諧、鬱鬱不樂之時非但未能給予支持反而聽之任之。
如今之所以“感懷”,則是因為李承乾準許長樂與房俊之私情……
喝著酒,君臣二人就當下中南半島之局勢討論一番,李承乾愈發堅定出兵之誌。
門外又傳來請示之聲,內侍再度帶來兩個宮女……
“晉陽殿下讓廚房整治了兩道海鮮,送來於陛下、太尉佐酒。”
李承乾臉色便不大好看,隨意擺擺手將宮女斥退,瞪了房俊一眼:“如今寒冬臘月卻依舊從東海源源不斷送海鮮入宮,你可知多少禦史言官彈劾你奢靡浪費?”
房俊不以為然:“我花的是自家的錢又非公帑,想怎花就怎花,禦史台那些烏鴉們哪管得著?再者,晉陽殿下自幼氣虛、心悸、根元淺薄,雖然這幾年並未犯病但畢竟隱疾未去,當年孫道長說多多吃用海鮮對殿下病患有益,花再多的錢也值得。”
李承乾嘖嘖嘴,一時間居然無法反駁,哼了一聲,不滿道:“你就寵著她吧!正因你這般無微不至之關懷、無法無天之寵溺,才導致豆蔻年華之少女心思全都係於你一身,對其餘男子不假辭色,看不入眼,婚事一拖再拖,都成了老大難!”
“天地可鑒,微臣對晉陽殿下絕無半點非分之想!”
房俊抱屈:“況且晉陽殿下對我更多是兄妹之情,隻因對其諸多愛護進而心生親近,少女懷春卻分不清自己感情,待到過得幾年閱曆增長,必然迷途知返。”
李承乾氣道:“再過幾年就是老姑娘了,迷途知返又有什用?閑著沒事兒對她那好還怪她對你青睞有加?兕子鍾靈毓秀、玉潔冰清、最是乖巧賢淑,反正都是你的錯!”
“……”
房俊攤手,無言以對。
皇帝不講理的時候誰能將之奈何?
總不能因為這個就造反吧?
李承乾似乎也覺得自己這般遷怒於人不應該,哼了一聲,拿起筷子:“既然是給你送來的,你就多吃幾口!”
房俊隻能低頭吃菜、悶頭喝酒,這個時候告退出宮有些刻意了,打定主意再吃幾口便走。
然而不僅於此。
內侍再度請示入內,麵色古怪的看了看陛下、再看看太尉,然後低下頭,小心翼翼道:“皇後聽聞陛下留太尉用膳,所以親手炒製了兩個小菜命宮人送來,給陛下、太尉佐酒……”
“啪!”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