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科學總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前線(2015年9期) 本章:正文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科學總結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科學總結

    經典導讀

    作者:許海

    1 “從這一哲學出發並且同它分離”:對黑格爾哲學的揚棄

    黑格爾的這個命題,由於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身,就轉化為自己的反麵:凡在人類曆史領域中是現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成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來說已經是不合理的,一開始就包含著不合理性;凡在人們頭腦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為現實的,不管它和現存的、表麵的現實多矛盾。按照黑格爾的思維方法的一切規則,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這個命題,就變為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原理》序言中提出過一個著名命題:“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從表麵看來,這是在為現存的既有製度進行辯護,使人在思想上、進而在行動上接受當前現實,並使之萬世永存下去。實際上,這個命題中包含著黑格爾深刻的辯證法思想,辯證法從聯係和發展的出發點看待一切問題。現實和現存不同,在曆史的廣闊視野中,現實的合理性中包含著其不合理的成分,合理的現實逐漸會演變為不合理的。同時,暫時不具有現實性的合理內容,或許在未來成為現實的存在,“應然”逐步向“實然”轉化。這樣看來,“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成為這個命題背後包含的深層意義。

    哲學所應當認識的真理,在黑格爾看來,不再是一堆現成的、一經發現就隻要熟讀死記的教條了;現在,真理是包含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學的長期的曆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上升到較高階段,愈升愈高,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出神,就再也無事可做了。——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按照辯證法的邏輯,認識真理是一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獲得所謂絕對真理。馬克思主義認為,隻有相對真理,沒有絕對真理,而相對真理的獲得,需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往複的艱苦過程。這種真理觀同一切唯心主義的幻想劃清了界限,這種幻想認為,隻需要宣布某種絕對真理的發現,剩下的就是按照這些教條對號入座地解決一切問題就行了。在此時,思考已經不再需要,需要的隻是膜拜和崇敬了。

    但是這必須指出一點:黑格爾並沒有這樣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闡述。這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結論,但是他本人從來沒有這樣明確地作出這個結論。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個體係,而按照傳統的要求,哲學體係是一定要以某種絕對真理來完成的。——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雖然黑格爾的哲學中包含著辯證法的合理內核,但其實他本人並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恰恰相反,黑格爾仍然在努力建立一個體係,試圖終結整個思想的探索進程。在他的“體係”中,絕對概念是全部現存世界的靈魂,它經過種種外化,最後實現自身。在絕對概念的實現過程中,黑格爾建構了龐大的包括諸多學科在內的理論體係,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發展。但是,這個體係把黑格爾哲學辯證的合理內核淹沒其中,革命的方麵被過分保守的方麵所悶死。馬克思主義吸收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成分,又拋棄它的不合理部分,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實現了更高層次上的新發展,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黑格爾哲學的“揚棄”。

    黑格爾的整個學說,如我們所看到的,給各種極不相同的實踐的黨派觀點都留下了廣闊的活動場所;而在當時的理論的德國,有實踐意義的首先是兩種東西:宗教和政治。特別重視黑格爾的體係的人,在兩個領域中都可以成為相當保守的;認為辯證法方法是主要的東西的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以屬於最極端的反對派。——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近代以來,哲學革命往往是政治變革的先導,理論對於實踐具有鮮明的現實影響。黑格爾哲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內在矛盾使它能夠為不同傾向的人們所用,成為參與宗教和政治活動的理論依據。黑格爾哲學的體係形式具有很強的保守性,因而保守派對之敬若神明;其中的辯證內容又具有相當的革命性,革命派亦把它奉為圭臬。由此可見,建立一種能夠科學指導實踐發展的理論是多重要。

    2“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論析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以某種方式承認創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在諸多哲學問題中,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哲學理論的最初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地。按此標準,唯心主義者往往認為精神第一性,宣稱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按照所依據的精神在自己還是在外界,唯心主義可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與此相反,唯物主義者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在唯物主義陣營中,也有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甚至庸俗唯物主義等不同表現形式。

    但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麵:我們關於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係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形式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做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除了何者為第一性外,還有二者的同一性問題,即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對世界的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世界本身,大多數哲學家認可這種同一性,即使是在唯心主義陣營中,很多人也認可這一點,黑格爾也是如此。不可知論者的典型代表是休謨和康德,他們認為,人對世界的認識僅僅限於感覺和經驗範圍內,對於在這之後的“物自體”或“自在之物”,是無法認知的。這種不可知論和古已有之的懷疑主義具有一定理論關聯。

    對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學上的怪論的最令人信服的駁斥是實踐,即實驗和工業。既然我們自己能夠製造出某一自然過程,使它按照它的條件產生出來,並使它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從而證明我們對這一過程的理解是正確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結了。——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與其從理論上駁斥不可知論的種種怪想,不如從實踐上進行檢驗。判斷一種認識是不是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實踐,“自在之物”可以變成“為我之物”,這表明正確認識把握了事物。因此,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

    但是,象唯心主義一樣,唯物主義也經曆了一係列的發展階段。甚至隨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展,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而自從曆史也被唯物主義地解釋的時候起,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在這開辟出來了。——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在思想發展史上,唯物主義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完善而科學的,其間經曆了種種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道”、“氣”或地、火、水、風等視為世界的本原,近代機械唯物主義認為“人是機器”,庸俗唯物主義把它理解為最基本的物質欲求。這些唯物主義固然有其缺陷,卻也為真正科學的唯物主義的誕生創造了思想條件。在揚棄了以往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後,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產生了,這是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3“下半截是唯物主義者,上半截是唯心主義者”:對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前線(2015年9期)》,方便以後閱讀前線(2015年9期)正文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科學總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前線(2015年9期)正文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科學總結並對前線(2015年9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