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前線(2015年9期) 本章:正文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

    文史哲

    作者:仇秀莉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參加了一位普通而偉大的戰士——張思德的追悼會。在會上,毛澤東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半個多世紀以來,張思德愛黨愛國愛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激勵著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著新中國的成立及社會主義建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張思德之所以能在危急關頭將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這是緣於他對工作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對戰友有著濃厚的兄弟情。在長征時期,我曾任張思德的班長,每當回憶起與張思德相處的日子,一幕幕往事便映入眼簾,使我陷入深深的懷念中。

    1933年9月,我在家鄉四川省達縣參加了紅軍,在紅四方麵軍十一師政治部當宣傳員。戰鬥中,我負傷被送往後方醫院,與部隊失去了聯係。1935年4月,組織上任命我為中央警衛團通信營一連六班班長,主要負責軍部與師部之間的通信聯係。在班,我認識了張思德,他個子不太高,身體卻很壯實,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熱情、工作積極主動。在那個年代,通信班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隻有靠兩條腿,尤其在草地上行走更是困難。每次首長下達送信任務,還沒等我張口,張思德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班長,我去,我的身體好!”

    相處久了,我從張思德的話語中了解到,他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韓家灣的一個窮苦佃戶家中,未滿7個月,母親就因饑困交加撒手人間,他是靠家人東乞西借的穀子來熬成糊糊養大的,故取小名“穀娃子”。6歲時,他的大哥累死在地主的水田,二哥沿街乞討餓死在路邊,父親因外出找活兒也流落他鄉生死不明。後來,他由叔娘收養,但他們也因交不起租子被迫遠走他鄉。1933年8月,工農紅軍在他的家鄉打土豪分田地,受盡煎熬的佃戶們翻了身,窮苦的人們才看到了希望。同年10月,張思德在鄉第一個報名參加了紅軍。幾年的戰鬥生涯,使他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

    長征途中,紅軍在荒無人跡的草地上行軍,草叢上籠罩著迷蒙的霧氣,腐草下掩蓋著危險的泥潭,氣候變化無常,紅軍既要在這幾百荒涼的草地上行走,還要衝破敵人的圍追阻截、敵機的狂轟濫炸,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戰士們心中都裝著革命必勝的信念,大家彼此鼓勵,互相攙扶,以高昂樂觀的情緒激勵著前進的勇氣。缺衣少藥的艱難日子,許多戰友病倒了,張思德原本壯實的身體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堅持為傷病員背槍,在泥水沒踝的荒草灘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最危險的是我們在草地上露營時,有的草皮看起來很平展,但隻要在原地多待一會兒,就會陷進泥沼。

    一天,通信營一排的戰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隻見他拚命向上掙紮,眼淌著淚痛苦地向戰友們喊著:“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戰士伸手去拉,險些被陷進去,眼看著泥沼一點點從小李的大腿沒到胸部,大家都很著急卻又束手無策。這時,張思德著急地對我說:“班長,我有辦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兩人也像咱們一樣拉他的右手,試試看。”說完,他便毫不猶豫地趴在泥沼上。我不忍心踩他的身子,立在那兒沒動,張思德急著衝我喊道:“班長,快上呀,否則他會沒命的!”看著張思德那雙急切的目光,我邁出了左腳——在另外兩名戰士的協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終於得救了。渾身是泥的張思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場的官兵們都為張思德奮不顧身救戰友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紛紛稱讚他危急關頭善於動腦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前線(2015年9期)》,方便以後閱讀前線(2015年9期)正文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前線(2015年9期)正文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並對前線(2015年9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