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借鑒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物聯網技術(2013年11期) 本章:正文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借鑒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借鑒

    學術研究

    作者:張曉東 朱占峰

    摘要:分析了國外智慧城市人才開發的經驗,研究了國內先發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實踐,並總結了值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借鑒要點。以期望對於開發與構建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隊伍,保障智慧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智慧城市;人才開發;經驗借鑒;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3)11-0075-06

    0 引言

    智慧產業是科技含量高的產業,也是產業鏈比較緊密的產業。因此,具有團隊精神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注重人才團隊意識的培養,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的一個顯著特點。人才培養實行見習生製度,可提供給學生培養自己的應用能力、協調和團隊意識的機會。而把有沒有團隊精神作為物聯網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並且把它作為淘汰軟件人才的重要依據,才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借鑒要點。

    1 國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

    1.1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

    (1)以市場為導向

    在美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主要是為適應市場的需求,根據智慧城市人才需求結構,構建完整的、分層次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體係。另一方麵根據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人才。美國擁有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要保持其技術的領先地位,需要有大量從事智慧化技術研究的人才。同時,美國擁有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設及軟件公司,也需要有大量的物聯網及智慧城市建設開發人才。美國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是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由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學校和培養機構分別承擔。

    (2)以素質為目標

    美國大學的在物聯網和軟件人才培養上,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物聯網和軟件教育課程要不斷更新,以便緊跟時代的要求和企業需要。主要體現在:一是注重知識麵培養,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麵;二是注重學生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的培養;三是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四是通過在校學習和在職學習並舉辦法,注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五是堅持少講課、多自學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六是建立完善的考試評價方式和標準多樣性[1]。

    (3)以自學為根本

    在美國,學生學習能力的自我培養重於教師具體知識的傳授。大學生若要獲得學位,主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美國大學生一進入大學校門,就要自己選專業、自己選課程、自己學知識、自己掙學費,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老師上課不會細致地講述知識和技術,而是提出問題、指明方向、考核結果。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索物聯網知識和技術。

    1.2 日本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

    (1)使所有國民掌握IT知識,提高知識創造能力

    實施“教育信息化”的新世紀計劃,完善小學、中學和高中的因特網接入環境;完善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因特網接入環境,豐富教育信息內容。加強學校的信息技術專業教育,增設有關課程,增加IT領域的碩士、博士學位人數,擴大培養高學曆的信息技術人才,建立信息保密技術資格認定製度,加強IT的倫理、道德方麵的教育。促進以學校為單位的利用因特網與國內外其他學校的交流,培養能夠與持不同文化和觀點的人們合作的人才。政府支援地方公共團體和當地企業的無償普及IT技術的措施。2001年,舉辦550萬人次的信息化基礎知識講座,140萬人次的信息技術職業培訓,為7 000所圖書館和群眾性文化活動場所配備計算機[2]。

    (2)培養企業信息化人才

    日本政府對大企業信息化建設並沒有特殊政策措施,但對影響某個行業的信息化項目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多方麵的支持服務。例如,利用各地現有的商會,為中小企業舉辦信息化知識講座,利用現有的法律詢窗口提供信息化方麵的法律詢服務等。中央政府對各地方政府(都、道、府、縣)、各行業、學術界提供一部分專用於信息化建設的補助金。從2001年開始,補助金發放重點由過去的給單個企業或商會配備計算機,轉向支持對整個地區、行業產生影響的項目和有益於全社會的重大研發課題。一般情況下,政府通過三種方式對信息化項目提供補助:一是政府對項目補貼50%,企業自籌50%;二是政府全額支付科研項目的費用,科研成果由政府與開發人員共享;三是政府對項目發放低息或無息貸款[3]。

    (3)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改革大學的教育製度,引進競爭機製。在人事和預算、學部和學科的設定以及與民間企業交流等方麵增強大學的自主權,改善IT領域的教育環境。改革國外技術人才的入境許可製度,完善吸引國外專業人才機製。

    1.3 印度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

    (1)充分發揮地區人才優勢,夯實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

    智慧城市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印度政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培養和吸引高端人才,扶持、加強原有正規的理工技術學院在信息技術及軟件產業高級人才培養方麵的傳統優勢。同時還在中學、大專院校開設不同層次的電腦軟、硬件課程,形成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係,以滿足智慧產業發展的多種需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曆屆政府都在稅收、股權、金融扶持、工資待遇、來去自由、創業輔導、子女教育等方麵製定了一整套優惠政策,吸收了大批科技人才到班加羅爾工作或創業,主要集中在班加羅爾軟件科技園。

    (2)充分發揮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領軍作用

    印度政府十分重視輸送和鼓勵高素質人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留學。印度政府以寬容和大度的姿態對待出國留學現象,並把其作為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渠道。印度的大學生一直可以自由地到國外去求職,尤其是印度6所完全與國際接軌的理工學院的畢業生,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到國外就業。印度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印度和歐美尤其是美國之間在高技術產業方麵的市場聯係也非常密切。同時,印度政府對軟件產業實行了一係列政策優惠,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海外留學或工作人員回國開辦軟件企業及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大開“綠燈”。這些人才回國創業,促進了軟件技術在印度的快速擴展和印度軟件產業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推動了印度軟件技術及軟件產業與國際接軌[4]。印度“海歸派”與海外軟件同行保持密切的業務關係,軟件出口信息靈、渠道暢,從而促進了印度軟件產業出口的迅速增長。

    (3)對等承認雙重國籍,吸引海外印度人才回流

    2003年,印度政府宣布正式對等承認雙重國籍,對等承認主要對象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芬蘭和意大利等16個西方發達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是海外印度高級人才主要聚集地。此外,海外出生的人,隻要父親或爺爺具有印度血統,都可以申請印度國籍,以便讓海外印度裔人才消除回國顧慮。即便留在海外加入了外國國籍也可以保留印度國籍,彼此可進行長時間的合作。雙重國籍政策的出台,推動了海外印度人才的回流,促進了軟件外包業的發展。

    (4)設立“科學人才庫”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

    20世紀6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投資創建“科學人才庫”,吸引並接納海歸人才。為此,印度政府在主要發達國家都建有海外專家人才數據庫,尤其關注那些能為印度重點項目解決難題的人才。人才庫的建立,使印度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海外人才分布,根據國家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吸引人才回流或為印度服務。2003年,印度政府決定每年舉辦一次規模盛大的“海外印度人日”,旨在吸引更多的海外印裔人才為印度建設出錢出力。這種以節日形式將國家政策品牌化,以民族群體凝聚人才的政府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國際效果[5]。

    (5)注重人才培養,形成層次合理的軟件人才隊伍

    成熟的信息產業的人力資源結構應該呈“金字塔”型,頂端是若幹名高端管理技術人才,底端是一大批基礎技術人才。軟件產業三級(高、中、低)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綜合體係,要協調發展。印度及班加羅爾就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培養高水平、實用型軟件技術人才的途徑,形成了一套國際公認的軟件人才培養模式,軟件人才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特別是大量能夠編程的“軟件藍領”,使得印度的信息企業可以形成項目經理、係統分析員、程序員這樣合理的人才結構。

    2 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實踐

    2.1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實踐

    (1)信息化人才戰略規劃

    上海提出的“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行動綱領”,是我國最早提出構築人才資源高地的城市,在宏觀人才建設方麵實施了七大戰略:一是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實施人力資本優先積累戰略;二是適應建設國際大都市需要,實施國際人才高地戰略;三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實施人才能力建設戰略;四是適應產業結構發展新格局需要,實施人才結構和經濟結構動態協調建設戰略;五是適應人才資源國際競爭需要,實施智力資源資本化戰略;六是適應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需要,實施人才市場配置戰略;七是適應企業成為人才開發主體的需要,實施企業人才主體戰略。在這些戰略的指導下,上海組織人事部門的地位、方法和觀念發生了全方位的轉變,年年加大對信息化人才開發的投資,提高發展性投入中用於信息化人才資源開發的比例。

    (2)創新上海人才培養體係,加強國際化教育

    上海不斷擴大中外合作辦學、創辦創業大學和扶持大學生創業平台。以研究機構、跨國公司、社團為載體,提高國際化人才聚集的比例,加快人才流動和創意傳播。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經常性地組織國內外信息化精英人才來杭州交流,舉辦信息化重要應用領域最新研究動態的展示會、交流研討會,促使信息化人員不斷提高水平,激發創新能力,形成相互學習和知識交流的良好環境。

    (3)發揮經濟、區位優勢,吸引海外人才

    製定和實施上海吸引國際人才的具體規劃,特別對於微電子企業引進的緊缺人才給予優先資助,支持和鼓勵用人單位建立信息技術人才博士後工作站,並優先給予經費資助。用人單位緊缺的信息化人才出國培訓和進修,可向市引進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專項經費,優先給予資助。用人單位引進緊缺的信息技術人才,其配偶及子女可隨調和隨遷來滬。這些措施實施以來,使得信息化人才總量以年均10%的速度遞增,取得了顯著成效。

    (4)建立麵向多層次需求的信息化培訓體係

    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地開展公務員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製定並實施考核標準和製度。加強對高中級管理人員、IT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的培訓,完善信息技術管理職業資格考試和認證製度,完善麵向信息化相關專業人員的資格考試和鑒定製度,努力形成一支複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隊伍。以實用、有特色為宗旨,鼓勵和動員社會各種力量設立適應多種需求層次的職業培訓機構,以培養企業急需的信息化實用性人才[6]。

    2.2 青島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實踐

    (1)推動高校課程體係改革,提升高校畢業生實用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物聯網技術(2013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物聯網技術(2013年11期)正文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借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物聯網技術(2013年11期)正文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經驗借鑒並對物聯網技術(2013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