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述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淺述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

    淺述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

    傳媒實務

    作者:陳臻

    作者簡介:陳臻,男,貴州廣播電視台六盤水市記者站站長,主任記者,主要從事新聞采訪和編輯工作。

    摘 要:麵對科學性極高的手機客戶終端傳播平台的不斷湧現,昔日以傳播快捷自驕的傳統媒體廣播,又受到了除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新一輪衝擊。許多廣播新聞從業者不僅發出感慨——廣播新聞是退出曆史舞台?還是不斷創新發展?現實當然選擇了後者,廣播新聞仍然要不斷創新發展。筆者以為多元化、開放式是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平台的顯著特點,媒體幾乎覆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媒體的參與。

    關鍵詞:全媒時代;廣播新聞;創新;發展;策略

    一、全媒體時代下傳統的廣播新聞發展所麵臨的現實困惑

    廣播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在全媒體時代的衝擊之下,其自身的缺陷在逐一地顯露出來,也在逐漸與廣大受眾分離。在全媒體時代之下,傳統的廣播新聞發展所麵臨的現實困惑主要是:由於電台的頻率是固定的,因而在調頻幅度上的發展空間是非常有限的。為此,廣播新聞也就難以突破調頻調幅這一發展壁壘,這嚴重阻礙了廣播新聞的發展。廣播新聞要想突破傳統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將廣播新聞的平台從調頻調幅轉向移動終端或者網絡等,將自身的完全對象化的服務整體、類型化優勢和內容優勢和移動終端、互聯網等密切聯係起來,這也是傳統的廣播新聞取得突破性進展、走向新媒體世代的必經之路。

    二、廣播信息傳播認識上的誤區

    由於受新聞概念的影響,許多廣播新聞從業者、甚至是決策者仍然按照新聞信息的傳統模式傳統的操作廣播。這在一定的程度造成並帶來了大多數人多廣播信息的認識產生了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如下:

    第一,認為傳播的信息越宏觀、越廣泛越好,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實用、具體信息的傳播。目前很多廣播電台的新聞製作人認為新聞題材選擇的範圍越大越好,以至於把全國、全省、全市、全縣範圍內的新聞題材抽象概括籠統化,沒有對新聞題材進行有目的的篩選,所報道出來的新聞也就太過泛化、宏觀化,而忽視了對實用信息的報道傳播,長此以往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廣播新聞業的發展[1]。

    第二,認為關注度越高的信息,其價值就會越大,越應該傳播。據筆者觀察,有很多電台在選擇新聞題材的時候不願意結合本電台欄目的特色認真選擇內容,而是不顧欄目特色盲目選擇播出重大的、易引起高關注度的新聞。一時間,這些已經早已在網絡上出現的新聞,中央級、省級、市級廣播電台卻一同播出,甚至按照傳統興辦起來的比較富有特色和個性的專業頻率也參與搶播。這樣的做法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重複勞動,而且彰顯不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第三,認為傳播信息的條數越多節目的質量就越高,不注重重要新聞元素比如通訊、專題等富有深度、力度的新聞節目的推出。有的電台將播出的資訊、稿件的條數當作衡量節目質量的標準。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導致湊條數湊篇數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還會導致節目質量日趨下降!不僅會導致編輯作風漂浮,網上、報刊上一“剪”就播,而且極不利於信息的深層次價值的挖掘以及有價值的信息的傳播。

    三、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天然優勢及基本形態

    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具有以下天然優勢:

    一是容易形成即時型互動。傳統的廣播是以熱線電話的形式讓聽眾參與到節目中去,與報紙和電視等媒體相比,廣播的信息反饋便捷、迅速。隨著網絡短信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在廣播新聞上的應用,聽眾參與的機會和可能性也得到了大大增強。聽眾不僅可以聽,而且還可以通過網絡、微博、微信進行更進一步的確證和加深影響。這樣的狀況,既改變了以往熱線電話職能進行一對一交流的缺陷,大大擴展了交流麵,又實現了廣播新聞與聽眾雙方的雙向即時互動[2]。

    二是形成了低成本多贏的局麵。低成本多贏是廣播的一個天然優勢,一個節目隻需要一套電腦、一個播音員、一個麥克風即可完成,在快速實現低成本的新聞傳播的同時,又讓聽眾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從而實現聽眾和廣播方以及中介之間的多贏局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淺述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淺述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