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實瓶頸與突圍路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實瓶頸與突圍路徑

    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實瓶頸與突圍路徑

    新視野專欄展台

    作者:朱尉 艾伊璠 秦文攀

    基金項目:本文是陝西師範大學2011年校級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項目(SZZD11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朱尉,男,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新聞業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艾伊璠,女,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編導專業,主要從事新聞編導研究;秦文攀,男,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編導專業,主要從事新聞編導研究。

    摘 要:在新形勢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實為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提出了文化關乎人的幸福,文化是一種力量的論斷。尤其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這一問題已成為現階段關注的焦點,文化是強國的必要力量,亦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既麵臨挑戰,同時也有很多機遇。因此筆者 將從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的新路徑和新變化等方麵探尋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與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新形式;新變化;繼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166-03

    黨的十八大上對於文化建設層麵提出了新要求,這反映了中央對文化建設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前人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土壤,又立足於當今時代發展特征。其中蘊含著許多優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因此,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育人功能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特征,進而要充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有益元素,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依托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兩者需要在互動的過程中使得中華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繼承傳播,在繼承中得以更多的發展與創新。

    一、傳統文化發展現狀

    (一)文化源遠流長,缺乏文化繼承人

    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曆史悠久,在發展中曆經了諸多階段,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至今。傳統文化對於國家整體文化建設及綜合國力建設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一大關鍵在於更好的保護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文化下鄉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不到合理的傳承,人們的意識淡薄,對於傳統文化繼承方麵缺失概念,無法從心深入到對傳統文化的切實繼承中去。其實,要想優秀的文化得以流傳下來,需要的是每個中華兒女從自身做起,樹立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攜手共進,從源頭上將文化傳承下去。實踐過程中,我們在寶雞眉縣橫渠書院做新聞人物專訪中,其中的講解員邵春燕女士在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播中做到了切實、切身、切心。多年來,由書院環衛工人蛻變到講解員,這其中對於文化的傳播曆經了多層階段,層層傳播,一代又一代,從而在她的引領下讓更多來當地的人對張載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文化傳播繼承方麵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處眾多,時至今日,社會的日益發展令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失去了意識與理念,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卻忽略了積澱的文化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倡導更多青年人從文化傳播的點滴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

    (二)文化博大精深,缺乏文化保護人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這得益於數千年來的發展和演變,然而在這種過程中傳統文化卻麵臨著一點一點的流失、破壞、甚至是消逝。其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不良行為,這一點意味著並不是所謂的打砸搶燒算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其實不去關注、保護同樣是對文化發展的不管不顧。現階段我們缺少對於文化的保護人,或許還不夠。我們需要宣傳並動員更多的有心人發起對傳統文化保護的行動。

    實踐過程中在寶雞眉縣張載祠麵有很多賦有文化內涵的事物,無論是曆史的碑文還是張載的生平思想等。古人張載強調“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他有誌於“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古人的思想精華在今天仍舊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於青年的求學,對於國家太平的建設,對於今天十八大強調的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中都有諸多借鑒意義。弘揚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立足當今,從小範圍做起,發展更多的群體投身到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工作中來。

    二、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路徑

    (一)文化講授製度的開展是文化繼承創新的重要途徑

    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能從單一的學習和效仿上入手,而是要創新文化傳播的途徑和形式,文化的建設需要人,需要發揮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正是在這種雙向循環的聯係中建立了文化講授製度。利用口頭傳播與這一基本的方式逐步演變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聯絡網。在網狀體係下形成對傳統文化的傳播的新機製。這一新的形式貫徹了文化先繼承後創新的理念,在傳播中發展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創新文化形式。尤其注意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用辯證的態度創新文化,在文化突圍路徑中尋找新的實踐點。

    得益於實踐過程中的發現,現階段在文化遺產景區中安排了更多的講解員,而這些人恰恰是在文化繼承創新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們,他們用切身的文化積累為更多的人講解當地文化形成演變的現狀,這種“講授製度”的創新性在於用口述的傳統形式讓傳統文化得以更廣闊的人為與地域性的傳播。作為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應大力發展和培養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到傳統文化的創新與保護中來。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創新,而前提是精髓的傳統文化需要永久的傳承和保護下去。

    (二)科技力量的融入成為傳統文化創新的新紀元

    科教興國表明科學與教育並重,兩者不分家。而“教”也包含著文化。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播麵臨很多問題,其中包括人員缺失、社會環境變化、經濟與文教發展間不平衡等等。將科學的創新力量融入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上,有助於傳統文化的持久保存,並且這種傳播過程本身帶有科技性,趣味性,更利於傳播與創新。將新近的科學元素加入對傳統文化的介紹和推廣中,讓原本晦澀的傳統文化充溢著生動性,從而拓展傳統文化傳播的性質和渠道。

    發揮科技的帶動作用,運用科學技術例如三維立體效果等對傳統文化的遺跡進行全方位的效果展示等,或開發數字展館等還原傳統文化的真實麵貌。探尋文化多元發展模式,規避更多商業化發展模式,還原傳統文化其真實內涵,因此這就需要社會各界多方麵的共同努力,共同為保護和創新傳統文化貢獻多方麵的力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實瓶頸與突圍路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實瓶頸與突圍路徑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