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聯女英雄斃敵數百後成外交官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16期) 本章:正文 蘇聯女英雄斃敵數百後成外交官

    蘇聯女英雄斃敵數百後成外交官

    曆史人物鉤沉

    作者:董岩

    1942年底,為敦促同盟國開辟第二戰場,蘇聯派出一名戰功赫赫的女狙擊手出訪美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放下武器,用話語在異國他鄉贏得了支持,還與美國**結為“忘年交”。初到華盛頓的幾天,一身戎裝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局促不安地貼在翻譯身邊,似乎生怕引起美國記者的注意。這位來自蘇聯紅軍第25步兵師的中尉,不會講英語,肩上的擔子卻不輕——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走遍美國,說服那的政治家和民眾支持同盟國反攻歐陸。彼時,斯大林非常渴望英美開辟第二戰場,迫使納粹分兵,從而減輕蘇聯承受的壓力。

    柳德米拉首先拜會了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成為首批造訪白宮的蘇聯公民之一。緊接著,**埃莉諾·羅斯福邀請比自己年輕32歲的客人一道巡遊各地,向美國人民講述她在戰火中九死一生的經曆。被埃莉諾的親和力打動,女軍官略帶忐忑地踏上了旅程。

    女英雄遭遇媒體“八卦”

    時值1942年歲末,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隻有25歲,卻早已躋身蘇德戰場上功勳最卓著、“最致命”的狙擊手之列,被她擊斃的敵軍至少有309名。所以,柳德米拉還是不可避免地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喜歡花邊新聞的報刊注意到,她“沒抹口紅,更沒化妝”,而且“橄欖綠軍裝的款式不多”。在紐約,她受到市長以及國際皮草和皮革工會代表接見,獲贈一件漂亮的浣熊皮大衣。很快,就有撰稿人在相關報道中調侃說,這件服裝可能會“在柳德米拉返回家鄉時,在**大草原引發血腥殺戮”。

    和自己的祖國相比,美國輿論的“百花齊放”讓柳德米拉不適應。不過,她還是盡量和藹地回答記者的提問。一次,有人想知道蘇聯女兵可否在陣前化妝。“沒有禁止化妝的規定,”柳德米拉停頓了片刻,“但打仗時,誰還葙時間想鼻子美不美?”此言非虛——數月前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中,蘇軍傷亡慘重,作為戰鬥英雄的她也數度死逃生。

    然而,隨著巡遊繼續展開,柳德米拉烏黑的雙瞳中泛起了幾分慍色,媒體的“八卦”不斷消磨著她的耐性:某位記者暗示她的裙子太長,“看起來很胖”;在波士頓,另一位記者稱柳德米拉“抨擊昨天吃的五道菜的新英格蘭早餐,而此前,她還說美國食品不錯”。

    這些聲音都通過翻譯傳到了女狙擊手的耳朵。輪到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柳德米拉終於小小地“爆發”r一回:“我對穿軍服深感榮幸。那上麵有列寧勳章,灑滿了戰鬥的鮮血。很遺憾的是,在當下的美國婦女看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外衣麵是否穿了真絲內衣’,至於軍服代表著什,她們還需要進一步學習。”

    即便如此,《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馬爾維娜·林賚仍然為柳德米拉“不愛紅妝愛武裝”感到遺憾。“一位高貴的勇士為自己的容貌而自豪,這難道不是軍事哲學的一部分嗎?”林賽奮筆疾書,“傳說中,聖女貞德難道不是經常身著美麗、閃亮的鎧甲示人嗎?”

    柳德米拉也在自我調整。慢慢地,她開始嚐試主動引導話題走向,描繪自己的青春歲月、侵略者的凶殘以及各種戰鬥經曆,和平慣了的美國人十分著迷,聽眾一日多過一日。

    從假小子到神槍手

    和當時的大多數蘇聯人一樣,柳德米拉的青少年時代遵循了普通勞動者的軌跡。她1916年出生在烏克蘭基輔附近的貝亞·持沙科夫鎮,父親是聖彼得堡(列寧格勒)的工人,母親是教師。柳德米拉坦承自己“上課不守紀律”,打小能跑善跳,做任何事都不輸男同學。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16期)》,方便以後閱讀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16期)正文 蘇聯女英雄斃敵數百後成外交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16期)正文 蘇聯女英雄斃敵數百後成外交官並對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1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