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中華家教(2011年2期) 本章: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

    攻略

    作者:譚柳青

    一位8歲孩子問媽媽:“媽媽,什叫吃苦呀?”媽媽對孩子的這個問題,在回答時進行了一個巧妙的設計。首先,媽媽給孩子準備了一些略帶苦味的食物,讓孩子來嚐嚐,孩子吃了一點後馬上問:“這是什味道呀?”媽媽告訴他:“這是食物的苦味呀。”孩子似乎有所理解。過了兩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媽媽沒有像過去一樣從醫生那兒買來止咳糖漿,而是特地準備了一些帶苦味的中藥水給孩子喝,孩子張口服了一點後忙說:“好苦,我不要吃了。”媽媽立即說:“那不行,藥是苦了點,為了治好病,你還是得喝,要不然你就得接著感冒、繼續咳嗽。”孩子一聽,知道不吃這苦藥是不行的,隻得堅持著一小口一小口地把它喝了下去。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特意帶著孩子去和一些農村孩子一起住了些日子,孩子懂得了“吃不好、沒有玩具玩、沒有畫書看”也叫吃“苦”等等。平時,孩子在家挑三揀四,吃了這一輪“苦”下來,孩子變得乖巧多了。

    “苦”得有價值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具有一種抵禦風雨的堅強品格,那對其進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如果孩子缺少了“臥薪嚐膽”的曆程,就難以形成“奮發圖強”的精神。

    現在,許多孩子“盡享榮華富貴”,家長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總是在物質上百般地滿足孩子的“需要”,結果是,孩子物欲增長了,性格霸氣了,可愛、堅強的一麵卻慢慢地消減了。所以,要想讓孩子知道什是“苦難”,從“苦”中長精神,上麵提到的那位媽媽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在適當的情境中,讓孩子“味”苦、知苦,孩子在“苦”的過程中,體驗深刻,潛移默化中進行了自我教育。隻有這樣,給孩子進行的吃“苦”教育,才“苦”得有價值,“苦”得有味道。

    其實,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就應該知道什是“苦難”。從“苦”處長精神,這對於孩子將來辯證地看待苦與樂,看待生活與自身的成長過程,是十分有益的。

    “苦”得有方法

    讓孩子吃點“苦”,不是家長惜愛,更不是家長忍痛去做使孩子受罪的事,如果隻是這樣,那就沒有意義了。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引導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的時候,有必要去考量它是否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其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華家教(2011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並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