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讓“心理孤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中華家教(2011年2期) 本章:正文 莫讓“心理孤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攻略

    作者:喻長國

    小莫性格內向,不善於言談。在學校,因為不喜歡與其他同學交往,也沒有幾個朋友。回到家,父母經常因為瑣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整天吵著要離婚,有時還把氣撤在小莫身上,他也就不願和他們聊天談心,索性就把自己鎖在屋子不出門。一天,父母又大動幹戈,忍無可忍的小莫在屋子開始摔東西,正吵架的父母聽到孩子臥室有動靜,衝進孩子的臥室,見地上滿是玻璃渣,小莫的手也都是血。父母兩個人也顧不得剛才的怒氣了,趕緊為孩子包紮傷口。包紮好了問孩子怎回事,孩子始終一言不發,倆人無計可施,隻好帶著孩子來到醫院,醫生建議他們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詢問了原因,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原來孩子的病在心理學上定義為“心理孤兒”現象。

    醫生看著一臉茫然又十分焦急的父母,詳細地給他們解釋“心理孤兒”現象及其形成原因,並為他們開了“藥方”來改變孩子的情況。

    所謂“心理孤兒”是相對社會學意義上的孤兒而言的,而“心理孤兒”現象常見於學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心理上自我封閉,怯於交往、難於融入社會生活。具有“心理孤兒”現象的學生,不像問題學生或不完整家庭學生那樣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更有必要關注“心理孤兒”,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什原因“製造”了“心理孤兒”?

    首先是“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這樣的家庭關係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諸多不和諧因素。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是父母忙於事業,缺少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生活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危機感更加強烈,作為父母工作壓力更大。於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要把子女托付給爺爺奶奶,要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讓孩子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再者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華家教(2011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莫讓“心理孤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莫讓“心理孤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並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