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書的價值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2012年12期) 本章:正文 家書的價值

    家書的價值

    中國作家看澄合

    作者:劉慶邦

    在《煤礦工人》雜誌社和《中國煤炭報》社工作期間,我曾先後三次到陝西的煤礦采訪。1980年春天,我到銅川煤礦采訪,寫了兩篇人物通訊。1986年秋天,我到陝北的煤田地質鑽探隊采訪,寫了一篇文藝特寫《風雪除夕》。2000年,油菜花盛開時節,也是全國煤礦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到蒲白煤礦走訪了一些礦工家庭,寫了一篇近兩萬字的長篇通訊,題目叫《目睹貧困現狀》。這篇通訊在煤炭報發表後,《北京紀實》全文轉載。後者還給通訊評了一個年度最佳紀實作品獎,獎金一萬元。我隻把獎金留下一半,另一半捐給了蒲白的貧困礦工家庭。這次隨“中國作家看澄合”作家們來到澄合煤礦,是我第四次來到陝西所屬的煤礦。我對澄合的名字一點兒都不陌生,對澄合所有的礦井也耳熟能詳,以前隻是沒有實地踏訪而已。

    我又有一年多沒下井了,這次澄合之行,我很想到井下看看。特別是聽說井下建了超市,還專門開辟了供礦工們吃班中餐和小憩的溫馨硐室,我到井下看看的願望愈發強烈。一些從沒下過礦井的作家朋友,也表示願意到井下看看。遺憾的是,因為時間比較緊張,下井的願望沒能實現。在澄合期間,我們先後看了鐵路運輸處、王村斜井和王村礦,對他們的精細化管理、現代化指揮調動係統,旅館化職工宿舍、寬敞整潔的職工食堂、園林式化的地麵環境、功能齊全的班前學習室,還有達人秀技術表演,都留下了豐富而深刻的印象。按照職業習慣,到煤礦看過了,總得寫點兒什才是。如果把前麵提到的所見所聞寫下來,每一種內容都可以獨立成章。我想了想,還是寫一寫在王村斜井看到的囑安家書吧。

    打開井口兩道密閉的風門,我們走進通向斜井候車室的通道。在我早年下井的印象,一旦進了風門,如同到了井下的巷道差不多,兩側是黑乎乎的巷壁,腳下是厚厚的煤塵。然而,一走進王村斜井的下井通道,我眼前一亮,早年的印象一掃而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王村斜井的下井通道不但寬敞明亮,一塵不染,簡直就是一條內容豐富的文化長廊。在這條數十米長的文化長廊,牆上布置的是企業精神和安全提示牌匾,落地的還有一些牌板,牌板上展示的是礦工的親人們寫給礦工的囑安家書。一看到那些家書,一種久違的感情從心底升起,我不由得在牌板前駐足,一封接一封讀那些家書。那些用電腦打印出來的家書,有妻子寫給丈夫的,有父親寫給兒子的,有女兒寫給爸爸的,也有妹妹寫給哥哥的,等等。看著那些語言樸素、情真意切的家書,我自然想起我當年下井時親人對我的牽掛,想起有一次礦上發生瓦斯爆炸時妻子對我安全的擔憂,我心潮有些起伏,眼睛也差點兒濕了。我從挎包掏出筆記本和鋼筆,開始抄錄其中的一些家書。有一位妻子在給丈夫的信中說,當煤礦工人掙錢不是最重要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掙金山,掙銀山,唯有安全是靠山。另一位妻子寫給丈夫的信語氣有些低沉,但讓人覺得用情更深。妻子說,她知道丈夫一開始並不願意當礦工,但為了從經濟上支撐起他們的家,為了妻子和孩子生活上有保障,丈夫才選擇了走進礦井。妻子持家非常節儉,她每買一樣東西都會想到丈夫的辛苦付出,錢能少花絕不多花。妻子最關心的還是丈夫的安全,說丈夫平安就是全家最大的幸福。還有一封家書是父親寫給兒子的。父親得知兒子在井下違章作業,給兒子寫了一信語重心長的信。父親說,他已經二十多年沒寫信了,現在不得不提筆給兒子寫一封信。父親說,兒子搞好自身安全,就等於對老人的孝。如果不注意安全,就是對老人的不孝。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子每天都平平安安。我還要繼續抄錄,同行的作家朋友告訴我,這些家書都存有電子版,隨後跟礦上要電子版就是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陽光(2012年12期)》,方便以後閱讀陽光(2012年12期)正文 家書的價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陽光(2012年12期)正文 家書的價值並對陽光(2012年1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