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與羅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文史天地(2012年6期) 本章:正文 蔡元培與羅素

    蔡元培與羅素

    人物春秋

    作者:單濱新

    偉大心靈共振之見證。熱愛、忠誠於教育,乃大智慧。

    英國哲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特蘭·羅素(1872—1970),被孫中山稱為“唯一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他於“五四”時期應北大校長蔡元培等邀請訪華講學,後又與蔡元培等共同推動英國退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竭力聲援中國和平獨立,被蔡元培譽為“中國的偉大友人”。

    應蔡元培等邀請來中國講學

    訪華之前的羅素,因在數理邏輯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在和平主義等方麵的驚世駭俗之舉,早就名聲大震。

    “五四”時期,中國人放眼世界、廣納新知。1919年間,羅素的《哲學問題》《政治理想》《自由之路》等重要著作,已在中國一些重要報刊上譯載介紹。在國人心中,羅素是位淵博的學者、激進的思想家和為民請命的耿介之士。

    1920年5月間,北京大學校長、歐美同學會總幹事蔡元培和北大哲學係講師傅銅聯名給羅素寫邀請信,由傅銅寄給在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時的指導老師繆爾赫,並由繆爾赫加上他本人的介紹信後轉寄羅素。信中講到,邀請羅素到中國講學一年,酬金除往返旅差費外加2000英鎊,講題包括哲學、科學和政治思想等內容,具體由本人自定。至於主聘單位或具體的講學地點,信卻沒有講明。

    關於羅素來華講學的主聘單位,有許多種說法。《晨報》說“北京大學聘請哲學大師羅素來華講學”,《東方》雜誌說“英國哲學家羅素由講學社聘請來華講演”,《民國日報》說“羅素此行為尚誌學會、北京大學、新學會、中國公學等四團體所公聘”。

    這幾種說法其實都對,因為這些單位在人事上是共同的,主要涉及梁啟超和蔡元培。梁啟超是除北大外的其他團體的負責人;蔡元培是北大校長,又是尚誌學會、講學社的主要發起人。邀請羅素訪華講學的真實情況是:起初由北京大學、尚誌學會、新學會及上海中國公學四團體動議和決定,梁啟超於1920年9月組織成立“延聘世界專門學者來華巡回講演”的“一個介紹的機關”——講學社後,羅素講學事宜就由講學社主辦。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蔡元培都是羅素訪華的主要倡議者和重要促成者。

    蔡元培等發出邀請信的時候,羅素正在考察十月革命後的蘇俄。1920年6月,羅素結束為期1個月的蘇俄之行後回國,在積壓的一大堆信件中意外地發現這封邀請信。羅素大倡和平論,很注重中國。據《羅素自傳》記述,他父親藏書豐富,有不少有關儒學和佛學的典籍。羅素也喜歡引用老莊之道,在他那本講社會改造的《到自由之路》中,卷頭就題有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話。

    來自中國的這份邀請,很契合羅素當時的心境。因為他從“一戰”的野蠻廝殺中對西方文明感到絕望,對蘇俄的實地考察,也使他困惑。他熱切希望考察一番不同於西方和蘇俄的“異質文明”,從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中尋求拯救西方文明的某種智慧。羅素在《中國問題》一文中這樣說,訪問蘇俄“帶給我可怕的心靈痛苦,覺得西方文明的希望越來越微。正是在這種心境中,我到中國去尋求新的希望”。

    7月6日,羅素複信,答應“本年或明年秋間必可來華”。

    接到羅素的答複後,邀請團體開始為羅素尋找中文翻譯。羅素學術所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要在國內尋找一個既有充分哲學素養,又兼通數學、現代物理,同時兼善中英兩種語言的翻譯,真是十分困難。梁啟超向各方詢人選,蔡元培、蔣百等人推薦了留美10年、剛受清華學校邀請回國任教的趙元任。於是,講學社向清華學校“借”趙元任做羅素的中文翻譯。

    北大成為羅素講學的中心

    1920年10月12日,羅素帶著新結交的女友布萊克小姐抵達上海,在上海度過了在華的最初5天,並於10月14日晚在大東旅社舉行在華首場演講。爾後,羅素又遊覽西湖,轉赴南京,應邀赴湖南講演。

    羅素到華講學不久,蔡元培便被派往歐美作為期10個月的文化考察。但在1920年11月24日赴歐前,蔡元培特地趕到湖南長沙,陪同羅素在湖南講學,當麵邀請其擔任北大客座教授並在北大作係列講座。

    10月26日,蔡元培與心儀已久的羅素在長沙第一次見麵。時羅素是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等校講師,寒暄間,蔡元培也像媒體和公眾一樣稱他“博士”。羅素對蔡元培的邀請十分欣喜,決意盡快到北京大學去,因而答應在長沙隻演講一天。但為了報答東道主的盛情,羅素在10月26日下午、晚上和27日上、下午連做了四場演講,講題是《布爾什維克與世界政治》。27日晚,湖南省長譚延闓親自出麵宴請羅素和蔡元培等人,譚延闓席間又再三挽留羅素。羅素還是謝絕了,當晚便乘火車北上,於10月31日抵達北京。

    講學社給羅素的待遇比原先約定的優厚許多,除負責所有差旅費外,支付的酬金足夠他租住一所寬敞的四合院。羅素與布萊克租住在東城遂安伯胡同二號,還雇用了專門的廚師、家童、人力車夫和裁縫女傭,生活相當舒適。

    布萊克是羅素在劍橋大學任教時的高材生,當時與羅素尚未結婚,但國人和媒體皆誤稱為“羅素夫人”。有媒體致函向羅素致歉,他也回函,幽默而坦然地說:“(此種)誤會,乃無關緊要。……餘與布萊克女士除法律上之解釋外,其關係與夫婦無異,餘亦甚願布萊克女士作如是想。”

    1920年11月7日是個星期天,蔡元培邀請羅素在北大第三大禮堂舉行在京的首次講座,主題是“哲學問題”,聽眾達1000多人。哲學講座能有這多聽眾,足見羅素影響力之大。

    此後,北大成為羅素中國之行的講學中心。他每周分別於周三和周日在北京大學講學2次,每次講不同的內容,同時並進。到1921年3月止,除了臨時追加的一些單篇講演外,羅素在北大陸續進行了5個係列的講座:“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社會結構學”和“數學邏輯”。“

    為傳播和研究羅素的哲學思想,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成立“羅素學說研究會”, 羅素在華期間主要時間就是在此講學,他每周參加一次英文討論會,每兩周參加一次中文討論會。北京大學還專門發行了《羅素研究季刊》。羅素來華講學在中國哲學界播下了邏輯分析方法和分析哲學的種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史天地(2012年6期)》,方便以後閱讀文史天地(2012年6期)正文 蔡元培與羅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史天地(2012年6期)正文 蔡元培與羅素並對文史天地(2012年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