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剛砸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收藏界(2012年10期) 本章:正文 王剛砸寶

    王剛砸寶

    藏界視點

    作者:丁子荃

    一錘子買賣

    又到了北京電視台的“天下收藏”節目的高潮—王剛三分脅迫,七分挑釁般,用全場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的聲音,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退不退?”藏家咽了一口唾沫,“不退!”台下觀眾個個都像被人提著頸子的鵝,圍觀跳樓般地喊著“退!退退退!”或者“不退!”“這也能退!?”“你可別後悔!”每期的“天下收藏”節目,都有這樣電擊人神經的高潮。藏家的一句“不退”,雖然想換來的是金牌,但最終很可能就是自以為價值幾十萬的“愛物”被“護寶錘”一錘了斷。

    在“天下收藏”節目中,每個持寶者拿出自己的愛物,簽署一份免責協議後,興致勃勃地向專家組講述圍繞此物的雞毛蒜皮之事,其間主持人王剛則如臨大敵般的握著一把紫金錘,在專家組公開鑒定結論前,持寶者有三次怯場撤回寶貝的機會,若不撤回,如果此物被鑒定為真,持寶者將獲得一麵象征權威的金牌,而若在場專家鑒定持寶人的瓷器為假,手起錘落,“贗品”應聲而碎。

    “砸贗品”一直是這個節目比較特殊的一個看點。以節目的角度看,這一砸的確把情緒和氛圍調動到至高點。但在節目之後,此舉是否還那禁得起推敲呢?日前,首都博物館與北京電視台“天下收藏”欄目合作,由首都博物館提供40餘套瓷器真品,與“天下收藏”欄目組提供的30餘件贗品放在一起對比展出,名曰“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

    在首都博物館的展覽現場中,不少觀眾麵對被砸後重新粘好、身上傷痕累累的瓷器頻頻惋歎:哎呀,多漂亮啊!砸了很可惜。也有人表示,這些精美的陶瓷即便是贗品,可也是未來的文物,像宋代的青銅器贗品到了今天成了寶貴文物一樣,不應該砸毀。但也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精美的贗品被砸掉看似“可惜”,但這代表著對文物市場的淨化,是對誠信交易的保護,就像銷毀盜版光碟和鴉片煙一樣,重要的不是經濟上的得失,而是提振行業信譽的決心。

    但日前,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組織了三十多個專家,包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中國收藏家協會專業委員會人員、瓷器收藏家及其儀器檢測的負責人等,通過觀展,公開質疑這些所謂贗品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王剛砸寶”的劇情又迎來了一個轉折。北京東方大學文物學院院長李彥君現身說法,“勸慰”廣大觀眾和藏家大可不必擔心“砸錯”,理由是“這本來就是一個在表演的節目”。李彥君表示他曾親身參與節目,對內情非常了解。他了解到所謂的“贗品”都是事先從潘家園等舊貨市場故意買的假貨,然後找來所謂的“持寶人”上台表演,最後理所當然地被砸掉。

    在觀眾的心理期待下,一些明顯的導演痕跡被忽略了:“每周播出一期,每期都要砸一樣東西。哪有那大膽子?現在文物造假手段高超,把專家眼睛都看花了,誰敢說砸就砸?一期節目的製作費用是多少?萬一砸錯了,都放進去還不夠賠。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戲劇教授吳保和如此表示。“但大多數觀眾卻顧不上想這多,他們沉浸在砸還是不砸引發的糾結和心跳間,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成了這‘偽真實’的一分子。這一“驚天爆料”,再次把這個節目推上了風口浪尖。”

    被砸瓷器成色幾許?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的“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上,一些藏家邊參觀邊歎息,甚至有人說:“他可真敢下錘。太可惜了!真讓人心疼。”

    這歎息,來自姚政組織的三十多個專家,其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說:“古代工匠都是手工製作,所以藝術品比例上有些區別,甚至畫得稍微歪一點兒是正常現象,畫得筆直才叫奇怪。你看工藝:這是六色青花,當代人哪有這本事?你到景德鎮去招標全國最好的工匠,看有人做得出來不?中國現在能燒四色青花的藝術家都沒幾位。”一件件“贗品”看下來,寧玉新得出結論:“這的‘贗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為我的言論負法律責任。”姚政更是在“隔著玻璃”通過看看釉麵、畫工、器形的情況下,向《京華時報》的記者表示“贗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這個足稱聳動的數據“隻是保守估計”,“實際上我們認為百分之百都是真品。有10件以上是國家二級以上珍貴文物,占三成。”

    無論是在電視節目還是展覽中,專家們對那些贗品做出的評判理由,民間藏家都表示:這些評語“簡單粗暴”,令他們很難接受。如一款“康熙青花人物紋葫蘆瓶現代仿品”,被斷定為“胎質疏鬆”,這是展覽中的贗品最常獲得的評價之一。“胎質疏鬆的瓷器會有很多開片。這個葫蘆瓶根本就沒開片,怎就疏鬆了呢?”寧玉新說:一件“定窯刻花卷草紋花口瓶”,被評“造型臆造成分明顯”。“什叫臆造?你們沒有看見過的就叫臆造嗎?難道仿造者是傻瓜,沒有圖錄和館藏也仿?”鑒賞家張雲說:一件“乾隆款粉彩小膽瓶現代仿品”的評語是“描摹痕跡重,施彩俗豔,火爆。施釉過於厚膩”也遭到很多觀眾的“炮轟”:“‘豔俗’不正是那個時代的風格嗎?”“到底哪厚膩了?”“你說它描摹痕跡重,我還覺得它畫得挺生動呢,你看這小蝴蝶跟飛起來似的。”

    姚政表示,他們希望首博即刻撤展,以免繼續誤導觀眾,而“天下收藏”節目更應該立即停止“砸瓷”的行為。同時,對已經被砸的瓷器和碎片進行封存,進行科學儀器檢測。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甚至不排除采取訴訟的方式,將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鑒定資質的單位,進行“微痕鑒定”。

    不過,我們冷靜地思考一下,首先,這三十多個“各個領域鑒定行業的專家”,受著行業良心和民族責任感的鞭笞,毅然前往邪惡軸心—“天下藏品”大本營,仗義執言,那按照我們通常的認知,越是憤怒的專家,在發聲的時候,越是應該亮出術語,擺出名頭,這樣才能有說服力,大澆胸中塊壘,然而在發聲質疑時,他們卻紛紛謙虛地以“眾專家”、“民間藏家”、“很多觀眾”的名頭出現。而且他們談吐很接地氣,充滿了親切的鄉土氣息,嘴上說的盡是一些“怎就疏鬆了呢”“難道仿造者是傻瓜”“到底哪厚膩了”“你看這小蝴蝶跟飛起來似的。”這些詼諧幽默、不著邊際的地攤嘴仗,一點都沒有專家的架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藏界(2012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收藏界(2012年10期)正文 王剛砸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藏界(2012年10期)正文 王剛砸寶並對收藏界(2012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