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科技與企業(2014年24期) 本章:正文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

    能源環境

    作者:徐傑

    【摘要】我國作為世界災害活動最頻繁、種類最多、危害最大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占自然災害總經濟損失的2/3。本文結合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對氣象災害以及經濟損失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氣象;災害;經濟損失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變暖,極端氣候、天氣事件增多,對國內經濟建設、財產安全、水資源、糧食、公共安全、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成為影響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防禦氣象災害,做好氣候變化的應對工作,作為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內容,它是公共服務與履行人民政府職能的展現,是現代化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整合主要氣象災害,做好防禦工作,從根本上減小經濟損失。

    一、我國氣象災害的損失狀況

    自上個世紀中期以來,極端天氣、全球變暖等災害性事件增多,並且對社會經濟造成了很多負麵影響,它具有災情嚴重、頻率高、範圍廣、種類多等特點。從1990年到2004年,國內每年的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高達1800億元,占國內GDP生產總值的3%到6%。受熱帶氣旋、暴雨、幹旱等惡劣氣候與天氣影響,受災人口每年都在上升。其中農作物的受災麵積高達5000hm2,還伴隨房屋倒塌、糧食損失、財產損失等問題。因為它不僅會對生命財產造成影響,對生命安全也會帶來威脅與損害,所以已經公認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我國作為熱帶氣旋最慘重的國家,年平均7個台風登陸我國,在1990年以來,受熱帶氣旋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逐年增加。自1970年開始,到進入21世紀,農作物災情一直以上升趨勢呈現,並且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60億元,400多個生命失去。洪澇暴雨主要發生在華南、東北、華北、華中和長江中下遊,每年受災麵積高達941hm2,近年來,淮河、長江流域的洪澇明顯增多。

    幹旱作為主要的災害之一,由於幹旱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氣象損失的一半以上,江淮伏旱、北方的春旱都比較嚴重。在普通年份,幹旱是帶來糧食損失的主要原因,其經濟損失和洪澇暴雨相當。雷暴則在各地都有發生,每年因為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都超過一萬人,財產損失高達100億元。北方作為中亞沙塵暴最嚴重的區域,沙塵暴有兩個長發區域,一個是巴丹吉林、河西走廊、毛烏素、騰格以及周邊區域,然後是柴達木、塔克拉瑪幹和周邊地區,同時它們和特殊地理條件、氣候環境也有很大關係。塔木、阿拉善高原與河西走廊東北部沙塵暴日數高達20d,局部地區甚至高達30d,大部分地區都伴有龍卷風出現,尤以廣東、山東、湖北、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居多,在雷雨、台風等天氣中伴隨大風的同時,對農業交通、生產、生命安全、電力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力度加快,凍雨、大霧、雪災等對路、水、空和輸電的影響也隨之增加。大霧通常出現在江淮、四川、華北、華南以及東北一帶,特別是長江和四川盆地時常出現重霧天氣,甚至對正常交通帶來了影響。雪災一般出現在西北、東北、雲南一帶,除了阻塞交通、輸電設備、影響通訊,對牧區也會帶來很大危害。

    另外,冷害低溫、寒潮、幹熱風、冰雹對農業生產業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在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它大氣汙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高濃度的城區積累,很容易出現灰霾的現象。

    二、做好氣象災害防控的方法

    (一)強化氣象服務力度

    為了降低經濟損失,氣象單位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充分利用發布方式,增強氣象災害預警,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在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表現形式中,對災害性天氣進行描述,從而保障災害性天氣預警的相關信息的高效、及時與準確性。另外,為各級政府、黨委與部門提供減災、防災決策也是做好氣象災害預防的關鍵,通過增強氣象預警監控,開展全方位的隱患排查和風險調查工作,通過對氣象災害進行正確的評估,增強對重大工程的評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技與企業(2014年24期)》,方便以後閱讀科技與企業(2014年24期)正文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技與企業(2014年24期)正文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並對科技與企業(2014年2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