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仰望絲綢之路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北方作家(2014年1期) 本章:正文 仰望絲綢之路

    仰望絲綢之路

    史海

    作者:段遙亭

    絲綢之路雖然老了,絲綢還活著。

    站在絲綢之路身旁,仰望頭頂的西天流雲,有點夢飛翔的幻覺。我慶幸自己是西路上一名商旅過客。流沙早已將許多樓蘭古城悄然湮沒。我發現,那些消逝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駝隊們不僅是為了賺取商業利潤,他們身上有一種好奇與冒險的性格,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追求與信仰。

    1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那種絲滑柔爽的感覺常常會讓我聯想到歐洲貴婦人的奢華生活。

    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據《穆天子傳》記載,最早將絲綢作為國禮出訪各國的就是公元前十世紀的周穆王。他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長途跋涉,到達了今天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將隨行所帶的大量絲綢珍品饋贈與沿途國家的君主。按照周穆王當時走過的路線圖來看,差不多就是相隔八百多年後張騫出使西域所遵循的古道。在神話傳說中,也有西王母在天山瑤池開蟠桃會宴請西遊穆天子的民間故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盆地西緣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件保存良好的鳳鳥紋綠色絲線刺繡絹,經鑒定為中原地區的物品,墓葬時間為公元前六四二年左右。此外,在巴州和靜縣的先秦墓葬中也發現出土文物中的中原絲綢遺跡。為我國早期絲綢之路的開創提供了實物證據。

    秦始皇統一戰國七雄之後,對於文字、貨幣、度量衡的統一,也為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

    季羨林先生在他的《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說:古代西域是沒有蠶絲的。中國古代史籍有很多絲綢傳入西域的記載。中國的皇帝最喜歡把絲織品賞賜於西域諸國。《後漢書》卷《南匈奴傳》中記,中國皇帝賜單於“黃金錦繡,繒布萬匹”,又“賜單於母、諸闕氏、單於子及左右賢王等有功者繒彩合萬匹。”還以“歲以為常”的方式繼續。

    因為古代中國的絲織品是一種很珍貴的物品。中國帝王才會用來賞賜拉攏西域小國的君主們。《法苑珠林》卷四載:“胡人見錦,不信有蟲食樹葉吐絲所成。”足以證明,絲綢在遙遠的西域民族眼是一種多神奇而神秘的東西。

    絲織品最初傳入西域,應該是中原皇帝賜與諸國上層社會在先,其次才會有商人的長途販運。一般平民是無力享用這種奢侈品的。隻有貴族們才能穿戴綾羅錦繡和棉布。即便是兩千多年以後,在我貧窮的少年時代,絲綢錦緞也隻是富裕人家身上的奢侈品。

    2

    從長安出發前,聽說過漢高祖劉邦以“和親協定”的綏靖政策避免了漢與匈奴的戰爭,換取了休養生息。使雙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文景之治”時期,西漢鼓勵邊民從事貿易,西域各國也主動與漢通商,絲綢貿易十分繁忙,和親政策間接保證了初期絲路的局部通暢。為漢武帝後來全麵開拓絲綢之路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西漢國富民強,有了反擊匈奴的戰爭實力。漢武帝前期,漢與西域並未建立外交關係,西域諸國大部分臣服於匈奴。他們雖然知道西漢是一個富饒的中原國家,很想建交,卻苦於匈奴的阻撓,“欲通不得”。為了達到夾擊匈奴的戰略目標,雄心萬丈的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同時加強了漢與烏孫國的和親。並且派出騎兵突襲樓蘭,兵臨姑師,控製了西域古道上的重要咽喉。張騫出使西域的政治使命雖然沒有很好的完成,卻歪打正著地為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鑿開了一個孔道。他的形象描述更加激發了漢武帝征討匈奴定邊疆的鐵血鬥誌。

    公元前一○三年,漢武帝派大將李廣西征大宛,發起汗血寶馬戰役,重立親漢的貴族為王。通過一係列軍事外交手段,西漢威震了西域諸國,許多國家與西漢結成了反匈奴聯盟。後來,經過河南、漠南、河西之戰,以及漠北決戰一係列打擊之後,北方匈奴一蹶不振,西漢取得了經營西域的決定性勝利。

    接下來,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開始了對廣大西域的控製和通商。漢武帝每年派出使節訪問西域各國,雙方建立了友好往來。西域派來長安的使團商隊也絡繹不絕。中國的絲織品經西域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

    後人將這條從長安出發貫通亞歐的古代國際商道稱之為絲綢之路。自從漢武帝設置玉門關以來,昆侖山下的和田美玉也沒少輸入長安。要不然怎會出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樣的邊塞詩呢?(唐王翰《涼州詞》)

    到了東漢,由於中原地區發生了改朝換代的政治紛爭,無暇顧及西域的管理,也放鬆了對於匈奴的防範。使得他們得以喘息卷土重來騷擾邊境並控製了西域諸國。

    有道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公元三二年,鹹陽原上的班超橫空出世了。這位傑出的外交家和軍事家在不惑之年投筆從戎,跟隨大將竇固征伐北匈奴,在攻打伊吾廬(今新疆哈密)的戰鬥中初露鋒芒。嗣後,帶領三十六勇士深入虎穴。在鄯善國(今新疆若羌)遊說鄯善王時,襲殺了匈奴使者,成功收服鄯善王。後升任軍司馬,仍然率領三十六勇士深入西域智取於闐(今和田)後,繼續西行挺進疏勒(今喀什),生擒並廢掉了疏勒貴族兜題,另立新的疏勒王,從而穩定了政局。班超一行節節勝利打通了絲綢之路的南道。北道東西兩端也為漢朝所控製。東漢重設西域都護和戍己校尉,為絲綢之路的複通創造了條件。公元七八年,班超率兵萬餘人攻破姑墨(今新疆拜城)從北麵解除了對疏勒的威脅。在援兵的幫助下,先後平定莎車、龜茲、尉犁、焉耆等地的貴族叛亂,並擊退了貴霜王朝(今阿姆河流域)的入侵。使西域各國重置於東漢管轄之下,疏通了絲綢之路的南北通道,保障了西北邊疆的安全。公元九一年,班超出任西域都護,管轄西域諸國。班超出色完成了通西域的曆史任務之後,漢和帝下詔封其為“定遠侯”。後人稱之為“班定遠”。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對於再通西域,統一西域,複通和保衛絲綢之路做出了巨大貢獻,弘揚了中華民族的一代雄風。促進了東漢與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當時的西域,綾絹和黃金、白銀同樣有流通價值。

    我的體內流淌著古代商旅者的血,要不然怎會千萬的跑到西北邊城烏魯木齊來。

    二○一二年初春,我孤身一人來到喀什東南郊的盤橐城(維吾爾語為“艾斯克薩”),夢幻一般望著坍塌的城牆遺址,以及班超和三十六勇士的雕像時,身後刮來一股陡峭的春風,將我帶進了班超經營西域的大本營。眼前的浮雕牆上走過班超立足疏勒,率軍蕩平匈奴勢力,完成了統一西域宏偉大業的曆史背影。震撼之餘,我感覺到了英雄人物思念故鄉的柔情牽掛。我在黃昏的風聲中聽到了班定遠在七十一歲告老還鄉時所留下“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的悠然詩句。

    仰望逶迤萬的古絲綢之路,兩漢的天空下,西征的長途中,前有張騫鑿空西域,後有班超再通絲路。這時候,隨著東漢建都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也延伸到了東京(洛陽)。

    3

    自從佛教傳入西域後,絲綢之路上陸續出現了許多石窟寺。敦煌就是東西文明碰撞之下所誕生的一顆耀眼的明珠。莫高窟第四十五窟邊就有一副“胡商路遇劫匪”的壁畫。就是如此,長年累月的漫漫長路絲毫沒有嚇到他們商不畏險的商業理想。

    在河西走廊重鎮敦煌,風中一顆頑皮的沙粒落進了我的涼鞋。我望見陽關以西那一溜遠去的駱駝隊,那些沙漠之舟負載著來自東方華夏的絲綢錦繡。那些色彩奪目,手感柔滑的極品進口貨物,襯托著古羅馬貴族們奢華的浪漫生活。難怪他們對於中國有著近乎崇拜的殷切之情。幾經轉運的絲綢賣到古羅馬人的手中時,雖然價比黃金。那些貴族們仍然擋不住它華貴的誘惑。羅馬皇帝十分擔憂國庫空虛,他們派出代理商試圖直接到達遠方那個被人們稱為塞斯的東方“絲國”。於是,一批又一批的羅馬人、波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所組成的使團商隊騎馬趕駝奔波在漫長而荒涼的絲綢之路上。

    即便是到了魏晉十六國時期,那些南北朝的割據政權也極力采取措施,促進保護絲綢之路的發展。後涼呂光在其河西稱王之前,曾經以前秦王苻堅大將的身份率七萬大軍遠征西域。他的恩威並施使西域諸國紛紛降服,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公元三八五年,胡商在呂光的保護下蜂擁東來。史載:呂光大軍“以駝兩萬餘頭致外國珍寶及奇伎異珠,殊禽怪獸千餘品,駿馬萬餘匹”東歸。

    北魏統一北方後,絲綢之路空前暢通無阻。外國商人、使節紛至遝來,北魏專門在洛陽城內設立了負責接待的四館和外商僑居的四。——其中的“崦嵫館”專門用來接待西方的使節和商人,“慕義”是西方商旅者的僑居之處,“四通市”是專供西方商人開展貿易的場所。這些場館的設立,大大方便了來華外商的生活與商務活動,促進了中外貿易的發展。

    4

    在高昌故城的廢墟前,我一腳踏進了隋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我聽見了一個胡商疲憊的囈語。他們的駝隊擱淺在了風沙彌漫的西域古道旁。一切都結束了……

    絲綢之路像是中原王朝伸入遼闊西域的風向標,隨著王旗變幻的曆史浪潮而起伏錯落。

    結束了三百年分裂局麵的隋朝是一個神奇的流星王朝。它高度崇尚佛教,也秉承了漢代以來的富國之道——打通絲路,經營西域。

    公元六○八年,隋煬帝派軍滅了吐穀渾。將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木盆地,南至昆侖山脈的廣大地區納入中國統治之下。第二年,他率領四十萬大軍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在那召開了萬國絲綢博覽會。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在絲綢之路上留下了前無古人的舉世創舉。

    盛唐時期,唐王朝出兵肅清西突闕殘部之後,剿滅了西域最後幾個與大唐為敵的國家。先後在西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將蔥嶺以東的西域領土納入唐王朝版圖。進一步拓寬了與中、西亞各國的貿易通道,陸上絲綢之路更加通達。大唐的勢力及貿易範圍超出西域、中亞,甚至遠及鹹海、海、和帕米爾高原地區。中國的絲綢穿過西域漫長陸路,經地中海敘利亞人之手販賣到歐洲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羅馬。在歐洲各國顯貴中被視為驕奢的象征。大唐王朝經營西域的一個半世紀中,通過絲綢貿易將悠久燦爛的東方文明傳到了當時相對貧窮的亞歐大陸。大唐盛世之所以成為當時八方來朝的超級大國,正是因為保證了古絲路的交通暢達。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貿易各方麵影響了世界。唐高僧玄奘遠赴天竺取經,並根據其西遊經曆編著了《大唐西域記》一書。也是研究這些地區曆史地理民族文化的重要資料。

    唐代都城長安是胡商雲集的國際大都會,整個長安城彌漫著濃重的胡風。唐朝長安有東市、西市之分,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等少數人群,西市則是大眾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高麗等國客商在內的國際性集貿市場。占地上千畝,商鋪數萬家的西市,被譽為“金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

    疏勒是當時西域最大的貿易集散地。也是從撒馬爾罕出發的商人前往長安的第一站。

    中亞的粟特當時生產的一種叫“胡錦”的絲織品,唐太宗的吐蕃使臣祿東讚所穿的長袍就是用這種布料所縫製的時髦服飾。隨著龜茲樂的西風東漸,大批的胡姬被販賣到長安。那些身姿曼妙的西域舞女所跳的胡旋舞是很受長安上流社會歡迎的娛樂節目。唐詩中有李白“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的浪漫描述,也有李賀“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哭”的真切詠歎。

    此刻的興慶宮內,唐玄宗敲擊羯鼓,楊貴妃彈奏著胡琴與琵琶,共同導演著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以後,大唐由盛轉衰,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陸上絲綢之路“道路梗絕、往來不通”。絲綢之路由北方陸路逐漸轉向東南海路。當時,北方黃河流域遭受著戰亂之苦,南方長江流域相對安定繁榮。國內經濟重心南移也是海上貿易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唐朝後期,東南沿海的絲綢、陶瓷和造船業發展很快,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對外貿易和中外友好交流的紐帶。佛教分別由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的天文、數學,阿拉伯的珍寶、玻璃器皿、猛火油(煤油)、波棱菜(菠菜)也傳入唐朝。中、西亞的乳香、沒藥、血竭、木香等藥物藥方也大量輸入中國。

    隨著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唐朝在廣州設立了市舶使,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早設立的海外貿易管理機構。

    公元九○七年,長安城熄滅了唐王朝的火焰。曆史進入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

    5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方作家(2014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北方作家(2014年1期)正文 仰望絲綢之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方作家(2014年1期)正文 仰望絲綢之路並對北方作家(2014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