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話語權換什?自媒體創業需回歸初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數字商業時代(2013年7期) 本章:正文 用話語權換什?自媒體創業需回歸初心

    用話語權換什?自媒體創業需回歸初心

    商業

    作者:蔡佩爽

    “以前80%的時間在工作,現在80%的時間在生活,隻有20%的時間在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間是3個小時,所以大部分時間是在做我感興趣的事情,我不需要獻媚於任何機構或企業。5個月大概一共有20單廣告,30萬的收入……”

    “程苓峰的幸福生活”讓多少傳統媒體人心猿意馬。當自媒體生長出可以養活一群人的商業模式時,似乎就具備了從“業餘愛好”升級為“創業項目”的資格,和其他創業項目不同的是,自媒體可以沒有團隊、沒有製度。而那些掄起自媒體大旗的創業者,在微博與微信這兩個最大的平台上,經過一場場洗刷,也上演了或悲或喜的故事。

    程苓峰演的自然是喜劇,潘越飛的大概更像勵誌劇。

    潘越飛憑借5篇向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開炮的文章躋身著名自媒體行列,繼而走出了“地區都市報不知名記者——知名自媒體——搜狐新聞客戶端IT頻道主編”的“三連跳”,全過程隻有3年,被稱為自媒體江湖最大的套現。就像一個創業者剛剛開發了新產品,就被大公司收購,他自己也成為大公司的一員。

    盡管自媒體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穩定、高質量的自媒體依然屈指可數,“不瞎說,不落伍,不計較,不裝蒜、不忙碌”,潘越飛這樣概括自媒體人的門檻,他也承認,能滿足這5種特質的人少之又少。

    自媒體的核心是知識精英通過內容打造個人影響力,並以此變現,商業模式和傳統媒體並無二致,問題是,個人影響力能否成為一項事業的核心價值,抑或僅僅是換取利益的工具?

    影響力交換利益

    自媒體廣告難兌現

    用影響力交換利益,是媒體的生存法則,自媒體也不例外。

    自從雲科技高調地以一天1萬3萬的價格出售其微信和微博賬號廣告位,大批自媒體跟進銷售廣告,並把廣告看做未來的商業模式,但程苓峰隻有一個,促使廣告主掏錢的不是其內容的獨一無二,而是他所覆蓋的精準用戶。有一位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就曾表示:“我們聽說馬化騰也關注了程苓峰,這個項目如果能引起騰訊的注意,讓他們來收購,打出去的一萬塊錢廣告費簡直就像是中彩票。”

    科技網站投稿大戶闌夕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孤軍作戰的“自媒體”,效仿程苓峰去找企業接大單,給出的價碼是5000元一次廣告,說起來底氣也是十足,自己的幾個微信公眾賬號粉絲加起來並不輸給程苓峰,配送的網站露出資源在流量上也遠勝雲科技,但是對方理都不理,最後價格一降再降,成交時隻有500元加一個藍牙耳機,最後因為企業那邊對效果不甚滿意,藍牙耳機都扣著沒寄。

    名氣旺如潘越飛,之所以接受搜狐的職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掙不到錢,據他透露,之前在虎嗅和i黑馬等網站寫稿,總共不到6000元稿費。和其他自媒體一起接了些廣告,也隻有幾千,還都捐地震災區了,一分沒拿到。

    對於掌握廣告主預算的代理公司來說,自媒體的分散也會對傳統的投放流程形成挑戰。試想,要從100萬挖出3000給“自媒體”甲,劃出2000給“自媒體”乙,4000給“自媒體”丙……別說廣告主看著心煩意亂,自己都會被拖累死。於是,抱團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對內,可以整合自媒體資源,扮演經紀人的角色,對外,可以一口拿下大額度的預算,再轉給內部的自媒體消化。

    金種子創投投資成立了基於微信平台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包括“移動觀察”、潘越飛、“山寨發布會”、“劉琪的商業觀察”等20個自媒體成員,一半以上的內容是商業與科技。這些成員會領到平台給的補助,成立後的幾個月時間,他們拿到幾十萬元的廣告收入了。按照金種子創投的設想,這個聯盟一旦擴大到上百個,甚至是上千個成員的時候,它的受眾覆蓋度就會很大,會成為一個大眾的傳播。

    隻不過,在這樣一個有組織、有利益分配規則的聯盟中,成員視自媒體為主業之外的貼補,與創業相去甚遠。

    平台趨向不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數字商業時代(2013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數字商業時代(2013年7期)正文 用話語權換什?自媒體創業需回歸初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數字商業時代(2013年7期)正文 用話語權換什?自媒體創業需回歸初心並對數字商業時代(2013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