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

    傳媒實務

    作者:高郡隆

    摘 要: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起步晚、發展快,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使其在不斷前進的社會浪潮中穩定、健康的發展,將是下一步前進的重點;現階段主要麵臨的問題是同質化節目增多、優秀主持人缺失以及缺乏品牌意識等。本文將從我國談話類節目發展演變的曆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力爭找尋到一條適合本國的談話類節目的未來發展道路。

    關鍵詞:大陸;談話類節目;演變曆程;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150-02

    一、談話類節目形式的演變

    學界對電視談話節目的定義眾說紛紜,《電視百科全書》(美)中對“電視談話節目”給出如下定義:“一種圍繞著談話而組織起來的,須在嚴格的時間限製內開始和結束,且要保持話題的敏感性,以便能提起廣大觀眾興趣的表演。”羅莉主編的《實用播音教程:第四冊電視播音與主持》給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界定如下:“由主持人邀集嘉賓(含觀眾),圍繞公眾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在平等民主、真誠和諧的氛圍中展開討論的群言式電視言論節目。[1]”她重點強調話題討論的廣泛性和參與者討論的平等性。鄭祖武在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視新聞報道學》中,立足於電視節目形態學給電視談話類節目做出的定義是:“談話人(包括特邀嘉賓、現場觀眾),在演播現場就某一話題商討和論辯、交流提出各自觀點和看法的節目。它是電視媒介參與社會討論的形式,起到了讓群眾參政、議政的作用,進而溝通、理解,形成對問題的‘共識’。[2]”他的觀點針對談話節目的功能性。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電視談話類節目是一般在固定談話場所舉行,圍繞一個統一話題,由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展開民主、自由、不背離創作目的群言式的交流、對話。

    我國談話類節目形式的演變伴隨著其發展經曆了大致三個階段:

    1.“一言堂”階段(19931996)。這一階段,以《東方直播室》開播為標誌,延續至《東方時空》開播,曆史3年。1993年1月,《東方直播室》每晚7點在上海東方電視台的演播廳直播談話節目。在那個年代,《東方直播室》帶給人們的最重大的改變,就是首次將觀眾請入演播室,使得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一起,努力構建“大家談”的方式,可具體實施起來,觀眾的參與性略顯不足,且受限於技術手段傳播範圍較小。但是作為我國談話類節目的早期探索,為後來的談話類節目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2.“我要說”階段(19962008)。這一階段,以《實話實說》開播為標誌,延續至《天天向上》開播前,曆史12年。《實話實說》欄目標誌著電視談話類節目真正走進廣大受眾的視野。《實話實說》的開播打破了原本“一言堂”的電視節目形態。首先,觀眾的態度從“要我說”逐步轉變為“我要說”,並且事實雄辯的證明我們的觀眾“會說”、“能說”;其次,在談話類電視節目的選題方麵也有十分顯著的突破,不再把目光桎梏於“國事”、“天下事”,而是轉向“家事”、“身邊事”,從而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選題;最後,《實話實說》欄目在電視談話類節目的敘事方式上做出了創新,如談話式、座談式、傾聽式、辯論式等諸多方式的嚐試。隨後其他電視談話類節目順理成章的在全國各個電視台取得了良好的收視。

    3.“綜合創新”階段(2008)。2008 年8月《天天向上》欄目的推出,開啟談話類節目與其他節目之間,形態融合的先河。通過節目形態的融合,該節目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節目特征,並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首先,節目主持人方麵,不再是沿襲以往的單人或成對搭檔,而是推陳出新以名為“天天兄弟”的主持群的形式出現,他們都擁有獨特的性格特征,獲得了各個審美階層觀眾的青睞;其次,節目內容方麵,加入了嘉賓的才藝展示和遊戲環節,歡聲笑語中推進節目的主題;再次,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嘉賓的來源也是橫跨各行各業。焦點不再隻放在影視明星或社會各界名流,任何職業、各個階層、不同身份的個人或團體都被挖掘出了別具一格的亮點。最後,節目還設有獨有的特色板塊——《中華禮儀之美》,以情景劇的模式介紹傳統文化,既普及了知識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