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雯麗:我聘父親當“家庭顧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46期) 本章:正文 蔣雯麗:我聘父親當“家庭顧問”

    蔣雯麗:我聘父親當“家庭顧問”

    真情人物再現

    父親晚年孤獨,孝順女兒起糾結

    蔣雯麗的父親蔣培基退休前是機械工程師,發明的立式砂輪外圓整形機獲得過國家專利。他和老伴育有3個女兒,小女兒蔣雯麗與大女兒蔣雯娟在北京工作生活,二女兒定居合肥。3個女兒都有自己的小家庭,都有各自的一攤事,要強的蔣培基很少給子女添負擔,退休後一直與老伴住在安徽蚌埠。

    2011年正月初二,蔣雯麗一家四口開赴蚌埠給父母拜年。晚飯後,蔣雯麗陪父母拉家常,她幾次將客廳防盜門關上,又被父親打開了。注意到這個細節後,她問父親:“爸,大冬天的,你怎不關門?”蔣培基臉上帶笑:“我今天就要敞開門,讓左鄰右舍都知道,女兒一家從北京趕來陪我過年了。”蔣雯麗還是沒明白父親話的意思,母親道出謎底:“你和兩個姐姐住得離我們遠,平時就我和你爸在家。每逢雙休日和各種節日,你爸就將客廳防盜門關得嚴嚴實實,生怕聽見看見鄰居家子女回來探望父母。”

    蔣雯麗眼睛濕潤了,都說人老了與孤獨寂寞為伴,其實這份寂寞是兒女給的。如果自己經常回家陪伴父母,父親何至於如此?蔣雯麗將棉衣披在父親身上:“爸,我和姐姐以後經常回家看您,讓家的大門經常打開。”蔣培基將手搭在女兒肩上:“還是雯麗最懂我,不愧是爸的貼心小棉襖。”

    返回北京,蔣雯麗向兩個姐姐講述了父親的孤獨狀況。父母的孤獨是兒女的痛,兩個姐姐心也不好受。三姐妹商量過後做出分工:蔣雯麗自由支配時間有限,每隔兩個月回一趟蚌埠;她的大姐、二姐,每個月回趟娘家。女兒在身邊,蔣培基情緒飽滿,樂上超市采購,殺雞剖魚,在廚房忙碌時還哼著黃梅戲。可女兒一走,蔣培基的心又空了,手握健身球圍著小區一轉就是半天,連飯量也縮減了。

    父親出門走走,也許能緩解孤獨!2005年,蔣雯麗出資40萬元,在安徽安慶市宿鬆縣、貴州凱市丹寨縣,以父親的名字捐建了兩所培基希望小學。2011年5月,輪到蔣雯麗回蚌埠看望父母,她建議父親:“爸,以前您與我打聲招呼,背個包戴著太陽帽就趣往希望小學,看望孩子們。現在別總悶在家,去那走走。”蔣培基一聲歎息:“爸老了,不比以前了,長途顛簸身子骨受不了。”蔣雯麗心沉甸甸的。

    設下“親情陷阱”,女兒的孝行別出心裁

    晚上,蔣雯麗與父母溝通:“爸媽,我和兩個姐姐老這跑來跑去,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身體吃不消。你們還是隨我回北京生活吧。”蔣家父母不忍心3個女兒來回奔波,同意去蔣雯麗家長住。

    蔣培基是個傳統的老人,在蚌埠生活了大半輩子,驟一來女兒家,心理上多少有些不適應,無法融入其中。加上女兒女婿都很忙,為了照顧自己,明顯放慢了事業腳步。這年8月,蔣培基悄悄對女兒說:“我和你媽來北京都3個多月了,該回安徽了。”蔣雯麗一臉驚愕:“咱們不是說好了嗎?你和媽在北京長住。”蔣培基表現出少有的固執:“你不理解老人的心,我還是住蚌埠舒心自在。”父親不是總盼望與女兒一起生活嗎?好不容易團聚了,他為何又要回老家?蔣雯麗想不明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46期)》,方便以後閱讀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46期)正文 蔣雯麗:我聘父親當“家庭顧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46期)正文 蔣雯麗:我聘父親當“家庭顧問”並對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周刊(2013年4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