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情與哲思齊飛 柔婉共剛勁一體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 本章:正文 真情與哲思齊飛 柔婉共剛勁一體

    ——張曉風散文《也是水湄》閱讀探究

    探究閱讀

    作者:武慶河

    【閱讀引言】

    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曾執教於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台灣陽明醫學院。

    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榮獲中山文藝散文獎,奠定了她在文壇才女的地位。1977年,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曾獲得過吳三連文藝獎,當選過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歎人生的虛無,亦有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行間自有一股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致、淒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毯那端默默堅守的少女……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於瑣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張曉風散文的另一特點是其中極自然地流淌著古典文化,她下筆不能忘情於古典,卻又總能縱身於現代,直逼現實的核心。可以說,她的散文在某些方麵不但突破了古典散文的框架,也跨越了五四散文的格局;風格上擺脫了許多女作家不能免的閨秀氣,題材上也不困於瑣細的家事、陳腐的舊聞、膚淺的旅遊、空虛的應酬……她屬於接受了現代文藝洗禮的新一代散文家,現代的小說、電影、音樂、繪畫、攝影等藝術促成了他們觀察事物的新感情。運用語言的方式,也有了大幅度的改進,不僅講究文白交融,也努力吸取西方文學中特有的句法和新穎的詞匯。

    作品《行道樹》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課本,《有些人》被選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隻因為年輕啊》(節選)被選入粵教版高中語文選修4課本。

    【美文在線】

    也是水湄

    張曉風

    那條長幾就擺在廊上。

    廊在臥室之外,負責數點著有一陣沒一陣的晚風。

    那是四月初次燥熱起來的一個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熱,仿佛想生氣,隻覺得越來越不負責,就那風風雨雨鬧了一陣,東渲西染地抹了幾許顏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場了。

    這種悶氣,我不知道找誰去發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滿牆的書睡了,好像大家都認了命,隻有我醒著,我不認,我還是不同意。春天不該收場的。可是我又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喪。

    我坐在深褐色的條幾上,幾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頂樓,樓在新生南路的巷子。似乎每件事都被什陰謀規規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並不在那條幾上,正如我規規矩矩背好的身份證上長達十幾個字的統一編號,背自己的鄰地址和電話,在從小到大的無數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體重、履曆、年齡、籍貫和家庭。

    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頭,我是寄身在浪頭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縱身浪中而不屬於浪的白。

    也許所有的女人全是這樣的,像故事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個男人,生兒育女,執一柄掃把日複一日地掃那四十二坪地(算來一年竟可以掃五甲地),像吳剛或薛西佛那樣擦抹永遠擦不完的灰塵,煮那像“宗教”也象“道統”不得絕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鎖在箱底。她並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夠了。

    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幾上而又不在幾上,兀自怔怔地發呆。

    報紙和茶繞著我的膝成半圓形,那報紙因為剛分了類,看來竟像一垛垛的砌磚,我恍惚成了俯身城牆憑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烏幹達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故土在下……

    夜忽然涼了,我起身去尋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一缽青藤在廊角執意地綠著,我大部分的時間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還是悲壯的。

    我決定還要坐下去。

    是為了跟夜僵持?跟風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舉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對弈,不跟水把臂,隻想那樣半認真半不認真地坐著,隻想感覺到山在,水在,鳥在,林在,就好了,隻想讓冥漠大化萬江山知道有個我在就好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方便以後閱讀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正文 真情與哲思齊飛 柔婉共剛勁一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正文 真情與哲思齊飛 柔婉共剛勁一體並對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