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代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品鑒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收藏界(2015年2期) 本章:正文 曆代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品鑒

    曆代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品鑒

    說瓷賞陶

    作者:馮健鬱

    青花釉紅鯉魚紋盤,舊時百姓常用的一種“砂底”(盤底露胎無釉)盤,民間俗稱“魚盤”。盤麵肥美而鮮紅的鯉魚,讓人聯想到“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魚)”的吉祥寓意,曆來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在江蘇的蘇中地區,尤其是我們南通,或許是南通人的祖輩們特別鍾愛這種魚盤的緣故,其存世量要比其他地區多得多。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繪製較好的清代魚盤南通隻賣十多元一隻,而在其過去的產地景德鎮反而要賣兩百元,以至於有許多外地收藏界的朋友時常委托筆者購買。這種魚盤似乎成了南通的“古玩特色藏品”。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看,畫得好的魚盤鯉魚張開鰭、弓著身,作躍出狀,具有很強的動感;魚盤的邊沿飾以水草作為映襯,使整個構圖顯得自然、豐滿而不單調。用盤架支起,非常美觀,極具裝飾性,並且適合各種不同的裝飾風格,就連西方人也喜歡用來做室內裝飾。

    古玩收藏總是“物以稀為貴”。可能是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在晚清民國時期大量出產、民間較為多見等原因,人們對其研究反而很少,有些陶瓷專家判定其為晚清民國時期民窯粗俗品,有的在瓷器紋飾專著中論述魚紋章節卻對這種魚盤隻字不提。其實,這是對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以偏概全的見解。

    筆者在30年的收藏生涯中,一直對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情有獨鍾,是對這種魚盤收藏探索的有心人,30年來,收集到大量的藏品標本,認真進行了比對研究,頗有心得:

    第一,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自清康熙中後期出現,之後曆代都沿襲這種紋樣生產製作,直至民國從未間斷。

    第二,鯉魚紋飾上,清早期追求自然靈動,中期顯得飽滿美觀,清末民國笨拙瘦弱,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也相應由高走向低。

    第三,魚盤背麵以青花蘆葦做裝飾,畫法由繁到簡,成了鑒定魚盤年份的重要依據。需要說明的是,清代早、中期其他砂底盤背麵多用竹紋裝飾,竹竿和竹葉比蘆葦畫得粗、大。魚盤偶有畫竹。

    第四,藏品存世量隨年代推移逐步變大,即清早期少見,清中期適中,清末民國多見。

    下麵筆者以多個標本為例,從各個不同時期對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稍加論述,希望能與廣大同好相互交流學習。

    我國著名陶瓷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張浦生先生在所著《青花瓷器鑒定》(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第124頁)一書中說:“康熙時多見青花釉紅鯉魚紋,鯉魚用青花勾邊,魚鱗用釉紅繪成網格狀。”

    康熙魚盤胎質細白,釉麵光亮。青花發色純正,濃勾淡染,色階反差較大,特別是魚頭部利用留白,給人以明顯的濃淡深淺多層次感覺,具有康熙青花瓷的典型特征。繪畫精細並講究神韻,如魚鰭及魚鱗都畫得較細膩;注意點睛之筆,眼珠點得有神;魚身的彎曲處非常自然優美;水草畫法講求逼真、富有變化,且用浮萍穿插其間,畫麵中的鯉魚給人以水藻中自在遊弋躍動之感。盤背麵用青花飾以蘆葦,筆法瀟灑、流暢。

    雍正魚盤畫法上雖與康熙魚盤一致,但青花濃淡反差縮小,特別是較少采用康熙青花色彩五個層次中的“影淡”,體現了雍正青花瓷的一些演變。盤背麵青花蘆葦的勾畫認真而纖細。

    乾隆魚盤青花總體上延續雍正魚盤青花不十分注重濃淡層次,但在畫法上,特別是水草裝飾上開始有所創新,並且對後代影響很大。從嘉慶直至民國,魚盤無不沿襲乾隆的某種圖案風格進行繪製。嘉慶、道光時期魚盤傳承乾隆最為成功,盤正麵鯉魚也畫得肥美可愛,因此乾嘉道魚盤幾乎難以辨別,隻能從魚盤背麵蘆葦裝飾逐步簡化上加以鑒別。道光末期至鹹豐時期(為了論述方便,下麵籠統歸為鹹豐時期)盤麵鯉魚隻見肥碩卻失去神氣可愛的份兒,魚盤背麵裝飾圖案也從此完全沒了蘆葦的影子。光緒、民國時期,出現了商品社會化發展的早期所常見的現象,即為了降低成本,使得對於需求量大、實用性強的商品,隻注意產品的數量,不大講究美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藏界(2015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收藏界(2015年2期)正文 曆代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品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藏界(2015年2期)正文 曆代青花釉紅鯉魚紋砂底盤品鑒並對收藏界(2015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