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架起設計、生產與消費的橋梁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藝術評論(2013年3期) 本章:正文 架起設計、生產與消費的橋梁

    架起設計、生產與消費的橋梁

    陶藝

    作者:潘玲霞  朱彬

    在交流中,各種實體互通有無,是通過一定媒介進行的,比如語言作為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擔負了中間橋梁作用。在現代工業社會形成了以市場為媒介的商品流通體係,一切商品,諸如生產和生活用品、人才和信息商品以及具有商品要素的各種文化產品等等,都要通過市場進行流通和交換。這樣架起聯係生產與消費橋梁的就自然成為市場。不過,在商品生產領域,現代設計起著重要作用,設計具有豐富的內容,在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之前,是設計架起了聯係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起著中間媒介作用。

    一、“所有的人都是設計師”

    從廣泛意義上說,設計產品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從時間觀念上說,早在史前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就已經是人類的設計品了。從人類活動的空間上說,設計品包括人的一切活動的用品。美國設計家帕培勒克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人都是設計師,幾乎一切時候我們所作所為都是設計,因為設計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為一件渴望得到而且可以預見的東西所做的計劃、方案也就是設計的過程。任何一種試圖割裂設計,使設計僅僅為‘設計’的舉動,都是違背設計先天價值的,這種價值是生活潛在的模型。設計是創作史詩,是繪製壁畫,是創造繪畫傑作,是構思協奏曲。設計同時有時清理抽屜,是拔出箝閉牙,是烤蘋果派,是玩棒球的選位,是教育兒童。總之,設計是為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秩序而進行的有意識的努力”,由此說明了設計的廣泛意義。正因為設計有如此廣泛的意義,所以,人們將精神寄托在廣泛的設計之中。

    從設計的廣泛意義上說,“所有的人都是設計師”,所有的人都是消費者。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設計,任何人都必須消費。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從消費者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包括人們所處的年齡、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所從事的職業、所聯係的文化活動群體,以及個人所關聯的經濟收入水平和個人的價值觀與文化追求等。由於上述內容的豐富,也給設計、生產、經營和消費帶來不同的劃分。例如,同樣是服裝設計,因為考慮到職業的不同,設計師將一般體力勞動者和一般腦力勞動者的服裝區分開來進行設計;相同的設計依據,設計師又將演員和廚師進行不同的設計;設計師還可以根據年齡、性別,以及集團和個體的心理需要進行必要的設計。總之,設計出發點的不同,給設計師進行有效設計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設計師的首要任務與責任

    設計師必須麵對現代工業社會的產品進行有效設計,而設計師作好設計工作必須了解促進設計產生與發展的社會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是最為長久和廣泛的,它是從史前人們為了生存而進行造物的時候就開始積累了。當時,人們為了更有效地勞動而製作石器,為了抵禦寒冷和防止炎熱而製作衣服等等,一係列“為了”的有效解決,積累了最初的文化基礎。在長期的勞動與造物中,人們通過更加方便的手段達到了造物的目的,解決了生產與生活中的問題,於是,便形成了生產技術與生活習慣。數千年過去了,人們在生產與生活追求的道路上所積累下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使人們懂得合理性勞動與技巧性生活的益處,於是,科學地進行生產和生活是造物與生存的必然選擇。在發現、發明與利用科學的道路上,世界各地和各個民族呈現出不同的進程,也取得不同的成就。四大文明古國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也是在人類第一輪文化創造中走在前列的民族。尤其中國保留下了從古代到現代的文明成果,中國五千年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炎黃子孫有著共同的文化生活基礎,也有著共同的造物與創造基礎,因此,在中國形成深厚與廣泛的設計文化基礎,設計所依托的文化內涵為中華民族的設計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和保障。同樣,在西方,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為西方人繼承與發揚,成為他們造物與設計的文化基礎。世界兩種古代文明及其影響下的兩種文明延續,造就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人重視物體外部的理性思考和建構,而東方文化重視物體的內部結構。例如,西方的建築與雕塑,從物體的比例到物體的構成上,思考它的最佳狀態,這是西方文化發展的基本特征;而東方文化很早便在內部發展它的理性作用,這不論在陶瓷上有所體現,在金屬造物上也同樣反映了它的理性思考的價值。當然,不論東西方文化,最終都從理性上來研究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造物的客觀規律。設計的發展,使人們的造物成為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造物活動,設計帶來的成果為人們的生活開辟了更加美好的景象。不同的是,在世界各民族發展設計中,出現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並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在造物與設計上,廣泛的人文文化基礎仍然建立在自身悠久與豐富的文化基礎之上。這個基礎便是設計師設計的根據。從文化基礎的廣泛性上看,曆史的和現實的文化成為設計活動廣泛的文化來源,例如,在中國,從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積澱中,設計師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以及各種社會文化生活習慣與家庭生活美德上得到人們對物質所需要的動機、欲望、理念,以及用物的習慣和特征等等。從民族的曆史來說,文化形成個性風格,這是設計風格形成的基礎,而表現文化個性風格的設計就是表現設計的靈魂。

    另一方麵,由於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是相互影響與相互吸收的,這使設計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也使設計處在更加複雜的文化背景之中。在現代世界經濟競爭的大文化背景中,任何設計要想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重視設計的功能、形式,以及為完成設計所采用的必要物質技術手段之外,還要重視設計的精神價值,即滿足不同民族人們的精神需要。在設計表現上,反映不同民族精神需要的內容,就是多元性中各民族自己的個性,包括文化生活習慣、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藝術評論(2013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藝術評論(2013年3期)正文 架起設計、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藝術評論(2013年3期)正文 架起設計、生產與消費的橋梁並對藝術評論(2013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