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徐國簡介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司法居士 本章:第二十二章徐國簡介2

    誠然,徐國亡國距今已有2500多年。在這兩千多年之中,滄海桑田,徐國故地的地形地貌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加之文獻記載的缺乏,要想準確地考知古代徐國的疆界是困難的。但這有幾個問題頗值得注意。

    首先,徐國疆域在今洪澤湖至安徽、山東接壤一帶,這在學術界是有關徐國版圖最為保守的一種意見。即使如此,這在當時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國。社會發展史的研究說明,夏、商、周時期我國部族眾多,小國林立。《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這是先夏時期方國的大體數字。《文獻通考?封建考》:“逮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餘國。”這是商初方國的數字。《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湯、武之王,乃由契、後稷修仁行義十餘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漢書?諸侯王表》:“昔周監於三代,三聖製法,三爵五等,封國八百。”這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的數字。由於方國、諸侯國太多,各國的疆域大多十分有限。《孟子?萬章下》:“天子之製,地方千,公、侯皆方百,伯七十,子、男五十。”《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過百,下三十。”即使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齊、晉、秦、楚等國,早期也不過“封或百,或五十”④。相對於它們來說,徐國當然是個大國。

    其次,今江蘇地區的一些古地名也在支持著揚州沿江一帶屬於徐國版圖的意見。按江蘇揚州市儀征最早的地名為“”,是西周穆王時徐君之子的封地,故址在今儀征市郊曹山西一帶。許慎《說文解字?邑部》:“,臨淮徐地。從邑,義聲。《春秋傳》曰:‘徐楚。’”《春秋傳》這指《左傳》,事見《昭公六年》。今本《左傳?昭公六年》原文為:“徐儀楚聘於楚,楚子執之。”晉杜預注:“儀楚,徐大夫。許(慎)所據《左》作‘’,以邑為氏,古本古說也。”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析廣陵、江都二縣置輿縣,為今儀征建縣之始,隸於徐州刺史部臨淮郡。許慎是東漢初人,所以才說“,臨淮”。儀征地後演變為義,義城,義城地名一直沿用到宋代。地名是曆史的化石,的變化顯示,今瀕臨長江的儀征一帶周代時曾經隸於徐國。

    又次,徐國青銅器出土地點分布的廣泛性,似乎也在透露著徐國疆域範圍早已突破今江蘇北部地區的信息。

    截至目前為止,傳世及出土的徐國青銅器已有數十件。其中部分徐國青銅器的出土地點

    鄂州男人出土地點的分布涉及到今蘇南及浙江、安徽、江西、山西、湖北等廣大地區。當然,在今蘇北以外地區出土徐國的青銅器,並不能排除偶然性的因素。但這多有銘徐器出土地點都分布在蘇北以外的地區,恐怕也很難用“偶然”來解釋。

    再次,有關徐偃王紀念遺跡分布的廣泛性,似乎也可以尋見古代徐國確有遼闊國土的蛛絲馬跡。

    徐偃王無疑是徐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位國君。在先秦典籍中,《屍子》、《山海經》、《荀子》、《韓非子》都曾談到過他。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的“秦本紀”、“趙本紀”,劉安《淮南子》的“泛論篇”、“人間訓”,以及此後《後漢書》的“東夷列傳”等,也都記述過他的事跡。而且在今蘇南及浙江地區,曆史上不少地方都建有徐偃王廟,有的甚至還風行著有關徐偃王的廟會。試以鎮江丹徒、浙江衢州與蘭溪的徐偃王廟為例。

    鎮江丹徒徐偃王廟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境內。《至順鎮江誌》卷八《神廟?丹徒縣》:徐偃王廟,在崇德鄉大瀆山下,漕河之西。宋紹興間創,寶慶中廟壞,淳佑癸卯人重建。州郡春、秋遞至,祝版以祀。歸附後,毀於兵燹,延佑二年眾複建。一在下鼻塘。

    文中關於徐偃王廟創於“宋紹興間”的記述似乎不太合情理,因為西周時的徐偃王去南宋紹興(1127-1162)年間已有一千好幾百年,何以直至南宋初無緣無故地冒出個徐偃王廟?真實的情況恐怕是此處徐偃王廟古已有之,後來損毀,至南宋紹興年間重新修建,就像南宋“紹興間創”的徐偃王廟入元後“毀於兵燹”,而到了“延佑二年眾複建”一樣。

    鎮江一帶不僅建有徐偃王廟,而且曆史上還流行徐偃王廟會:徐王廟,俗稱狗兒廟。狗兒廟有兩座,一在七甸,一在南門渣澤。以七甸香火最盛。廟中除供奉徐偃王神像外,還供有泥塑紅犬、黑犬各一隻,俗傳犬於徐王有救命之恩,逢犬誕日即正月二十日,都要行祭祀之禮。⑤廟會是一種民俗事象,曆史的傳承性是其顯著特征。但徐偃王廟會究竟形成於何時,已不得而知。

    衢州府龍丘縣徐偃王廟在今浙江省龍遊境內,始建年代不詳。唐開元初,徐堅、徐嶠相繼為刺史,於遺廟處重新修葺徐偃王廟。元和九年(814),徐放以原廟“故製樸下窄,不足以揭虔妥靈,而又梁桷赤白,剝不治,圖像之威,黑昧就滅,藩拔級夷,庭木禿缺”,於是“因故為新”,並由大文學家韓愈親自撰寫徐偃王廟碑記,以示虔誠和慎重。事見《韓昌黎文集》卷六《衢州徐偃王廟碑》。

    蘭溪徐偃王廟在今浙江省中部偏西地區的蘭溪縣。清鹹豐元年(1851),俞樾路過蘭溪縣,因“其地有偃王廟”,欣然遊之”,見“其中為偃王像,兩旁列三十六諸侯,皆冕旒執圭”,遂作詩有句雲:“王座荒涼異昔時,蘭溪城外偃王祠”。事見俞氏《春在堂隨筆》卷七。

    徐偃王時徐國的都城在今泗洪一帶,但有關他的紀念性建築卻廣泛地分布於今蘇南和浙江中部偏西的廣大區域。聯係徐國青銅器出土地點的廣泛性,和儀征古地名的演變史,這更使我們相信,徐國強盛時期的版圖很可能確實超過今蘇北鄂州男人政治、軍事上的強國徐國不僅是疆域上的大國,而且在當時還是東方諸國的領袖,曾多次率領東方諸國與周王朝相抗衡,堪稱政治和軍事上的強國。

    首先,徐國在淮夷、東夷中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充當東方諸國的主心骨。《後漢書?東夷傳》:“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九夷”,同卷解釋:“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九”在這並非實指,而是泛指,指分布在東方的各個民族、部族。“三十有六國”意義類乎“九夷”,指多個部落、方國。

    相同的記述還見於先秦漢代的其他典籍。《竹書紀年?穆王》:“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錫命為伯。”《韓非子?五蠹》“徐偃王處漢東……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國。”《淮南子?人間訓》:“昔徐偃王好行仁義,陸地之朝者三十有二國。”“率九夷”、“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錫(賜)命為伯”、“陸地而朝者三十有二國”、“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國”雲雲,無不說明徐國在當時淮夷乃至東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次,徐君在曆史上曾經頻繁地僭越稱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孤魂殘影》,方便以後閱讀孤魂殘影第二十二章徐國簡介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孤魂殘影第二十二章徐國簡介2並對孤魂殘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