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周廊 本章:第2章

    也許是應了一句老話:“有緣千來相會”。就在吳韻琛他們準備離開北京的那些日子差不多同時,在中國地理上的中心區域的一個地方,陝西漢中,也有故事發生。

    以前多少有點文化的中國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點有關漢中的故事,這都受賜於《三國演義》。漢中在行政上隸屬於陝西省,但是無論從氣候、物產,還是人們的生活習性來,漢中屬於南方型的地方。漢中的北麵是連綿、高峻、黑壓壓的秦嶺,南麵,隔著漢江,是逶迤、溫婉、青淡淡的米倉山(米倉山是大巴山的最西部分)。漢江從兩座山脈間東流,衝積出不大但很秀美、富饒的漢中平原。曆史上,諸葛亮在茅廬與劉備進行戰略談話時的“張魯在北,沃野千”,就是指的這個地方。漢中更像是四川省的一個地區。

    漢中城的北邊,有一個叫“文市”的鄉鎮。文市和漢中城大約有二三十華的路程。文市的政府——文市公社就設置在文市鎮上。文市鎮北依黑壓壓拔地而起、東西方向連綿不斷的秦嶺山脈。不過,這是在漢江穀地向北看到的秦嶺而不是在陝西關中渭河穀地向南看到的秦嶺。大凡高山終了的邊緣地帶,都發育有一些地理學上稱為丘陵、台地一類的地貌。這個普普通通的文市鎮就坐落在秦嶺腳下的一塊台地上。文市鎮和漢中城之間由一條較為寬闊的柏油公路相連。文市的東南西三麵都是秦嶺的兒女——丘陵。有人如果從東往西,或者從西往東,行走在這片丘陵地帶,便會發覺有如行走在土地的波濤之上。這兒的先民和現代人就勞作、生息在它的懷抱。

    徐家嶺村造化於文市的西南方。這黎明前,村的一戶人家的煤油燈點亮著。一個五十上下的男人——老徐在煮早餐用的粥。清早煮粥這種事在其他地方當然是極普通的,但在這一帶卻是不尋常的。這兒的農家,一般清晨不用餐就下地幹活,到了上午九、十點鍾用這一的第一餐,下午四、五點鍾吃第二餐,也就是這的最後一餐。安排中午用餐是有的,那是這戶人家因有要事而在宴請親友了。因此,未亮就煮粥,也明家有人要出門辦事,在家用了餐免得在外花錢買吃的,這原本是村民的一種生活方式。老徐家的確有事要辦。每每想到此事,老徐便不由自主地臉上掛笑。老徐高大英俊,清潔整齊。自從十來年前愛人去世以來,獨自一人撫育一女一兒至今。令人心生敬意的是,老徐是大多數村民敬重的生產隊長。在那個年月,一個生產隊長受到大多數村民的敬重是不容易的。老徐是抗美援朝戰場上下來的複員軍人。老徐拜托了一個一起從戰場上下來的戰友——文市公社的陳主任(相當於現今的鄉長),為女兒解決工作問題。今,正是陳主任讓老徐女兒去公社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談一談話,見一見麵。老徐女兒在漢中一中上的高中。文化大革命那一年她在上高中三年級。她輟學後在村務農好幾年了。現在女兒的工作有望解決,老徐他自然是喜不自禁。老徐趁著照看灶火的空歇,走到另外一間臥室的門口,推開房門,深情地看著熟睡中的女兒。其實老徐這樣照看孩子已不下幾千幾百次了,隻是今覺得特別幸福。雖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事,耽誤了女兒的前程,但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而且今將要邁出她參加工作,特別是在公社工作的第一步,老徐幸福地笑了。老徐雖是沉浸在幸福,但還是想到要為女兒出門辦事準備一下。老徐覺得至少得有一個包包。

    已經亮了,老徐轉過身來,此時堂屋的門上響起了敲門聲。不等老徐回應,一個明顯是被壓低了的、可還是比較大的嗓門響起來了:“毓蓉,毓蓉!”老徐又笑了,他知道是村東頭莫家的德英來了。莫德英是老徐女兒最相好的姐妹,今是來陪伴老徐女兒去公社的。德英來得這早,老徐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村民們都知道,德英是快人快語的急性子人。

    莫德英和徐毓蓉在堂屋吃粥。漢中的生活方式,餐桌的形式也是一種反映。同樣是農村,中國的北方,人們是把低矮的桌放在坑上用餐的;而南方富饒的地區,比如杭嘉湖地區,大家是以高大的“八仙桌”為餐桌的。在本地,老鄉是用不高不矮的“台子”來就餐的。今佐餐的菜是自家磨的重鹽的辣子漿和炒土豆絲。她們和其它地方的農村姑娘是一樣的:從食量和進餐的速度上看,不比男孩子差多少,但從夾菜的方式上看,卻是心翼翼的,每每用筷子頭挑上一點。今用餐和往時不同的是,餐桌上和她們的臉上多了一份喜氣。老徐時常到桌邊來,往德英的碗送土豆絲。德英不斷的避讓,甚至站起來。“德英,在我家你還讓,我在你家是不會客套的。”毓蓉。“不會客套?有回你和我媽客氣,還被門檻絆了一跤呢!”德英話音剛落,“哈……”,堂屋爆發出久違的笑聲。

    又一刻,父女倆到了今要去公社的事。老徐囑咐女兒對陳主任要恭敬,少話,多懇求。徐毓蓉不斷地點頭,表示會按爸爸的去做,同時想到自己確實是頭一遭去辦這種事情,見了陳主任還真不知道怎行事呢。好在陳主任畢竟和爸是戰友,又來過自己家好幾次,也見過自己幾回,陳主任對自己還是很好的。想到這些,徐毓蓉又有了幾分底氣。徐毓蓉很明白,這件事是自己的頭等大事,不應當選擇的,而是應當緊緊地抓住它的。莫德英在灶間幹灶上的活,一麵聽著父女倆的話,一麵真心替姐妹高興;想想毓蓉真是有出息,竟然能夠一直讀到漢中城的高中,現在又要去公社工作,要去做吃公糧的人了(真誠的德英真是這樣認為的)。“毓蓉,準備準備,該去了。”已經大亮了,德英的嗓門也毫無顧忌了。

    徐毓蓉接過爸爸手中的包包(實際上是個布口袋),習慣性的去看了熟睡中的弟弟。徐毓蓉和莫德英手拉著手,跨出了家門,又同時回頭招呼了老徐,上路了。老徐看著她們,她們剛走出場院,拐了個彎就被場院邊上的芭茅遮住了。芭茅斷斷續續的地方,又能看見她們,接著她們又被連蔽的芭茅遮住了。

    村子到文市鎮上的路大約有十華,這對她們來不是難事。淺山區鄉間的路,在不要繞大彎的情況下,一般盡量保持在同一等高線上,有時為了避免繞大彎,就要先下坡(上坡)再上坡(下坡)。時間還早,她們不必著急趕路。兩位姑娘相互之間著悄悄話,行走在清早的鄉間路上。她們走到了一處路的彎凸部,徐毓蓉停下了。這兒顯得很開闊。她一隻手牽著德英,另一隻手攏了一下頭發。她向山外望去。遠處的平原上,村落密布;村落籠罩在輕輕的晨霾,那是她的許多姐妹嫁過去的地方。她往近處看,坡上、坡下,都是層層疊疊的梯田。這些梯田都是她和村民們一起在這幾年內修築的。國家興建了東幹渠,有了水,就可以修田,就可以種水稻,生活也改善了。眼下的時節,田隻剩下禾根,一種綠肥草——紅花草把田畝抹得一片蔥綠。莫德英拉了她一下,她才回過神來。

    “毓蓉,你在公社工作了,以後我到鎮上時,也有個地方可以歇歇人、喝口水了。”莫德英邊走邊。

    “是的,那是肯定的。”毓蓉回答她。

    “毓蓉,村人都我倆的婚事會是最順利的,可是我們卻快要是最末的兩個了,你,這到底是為什呢?”莫德英終於第一次向姐妹擺出了心中的大疑問。徐毓蓉本來想打趣她,比如可以:“怎樣,想男人了吧!”但是眼前的問題真是太嚴肅,太認真了,太不合適進行打趣了。

    “德英,我也經常這樣問我自己的。我想,主要是我們有意無意間總覺得不甘心,總覺得前頭會更好一些,再堅持一下。這才造成了這樣的結局。”徐毓蓉仿佛覺得在向周圍的空間,向大自然話。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二重緣》,方便以後閱讀二重緣第2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二重緣第2章並對二重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