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幹就要幹一票大的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要幹就要幹一票大的

    俗話:“心動不如行動”,大業十三年五月,隋太原留守李淵同誌終於打點好行裝,下山爭食了。去早了,枉費多少氣力,去遲了,不用大魚大肉估計連湯都喝不上了,此時剛好,接近收官,要幹就要幹一票大的!

    瞧瞧此時雙方的隊伍:自個一方是以逸待勞,猛將、謀士如雲、如裴寂、李靖、劉文靜等人個個都是極品哥,而且糧餉豐沛、兵源充足,士兵們也個個是滿麵紅光、磨拳擦掌的肌肉男;而看看對方呢,無論是前友軍還是農民軍,經過多年的激戰,用盡了洪荒之力,巳然是損兵折將、疲憊不堪,死去的自不用了,活著的身上也是傷痕累累,跟畫了地圖似的,糧餉和兵源已然不足,氣場上已方明顯壓過了對方。

    此刻戰場上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撕殺得雙眼血紅、渾身傷痕累累,累得快趴下的農民軍和隋軍很無語,暈,真是躺著也中槍啊!眼看距離那勝利就差最後一公了,卻橫刺不知從哪褲襠鑽出來一群殺氣騰騰、手持刀劍的壯漢,不管遇上誰,迎麵就是幾板磚,把那寒光閃閃的傢夥盡往你身上使,不戳幾個窟隆誓不罷休,擱誰頭上

    誰受得了啊!“我招誰惹誰了?!”

    【打遍下無敵手】

    大業十三年(617)六月,在先前稱臣於始畢可汗並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借兵,“有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至”《資治通鑒》,鞏固了後院的基礎上,李淵果斷除掉了隋煬帝安插在太原的心腹王威、高君雅,然後起兵。

    由於采取了開倉以賑貧民,對百姓秋毫無犯,和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等政策,(《新唐書》)從而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粉絲支持,一路上是勢如破竹。

    李淵充分利用了李密、竇建德、杜伏威均在中原地區和江淮地區牽製了隋軍主力,隋煬帝本人也坐鎮江都,長安反倒成為隋朝軍事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的有利條件,兵鋒西指,乘虛進入關中,七月攻取西河(今山西汾陽),八月攻取霍邑(今山西霍縣),九月,李建成率軍趨於灞上,李世民率軍直取首都長安,形成了對長安的包圍之勢,一時間幹得是風生水起,十一月,李建成部下雷永吉用雲梯首先登上城牆,長安守將頃刻瓦解,由於長安是隋朝國都,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李淵以長安“號令下”(《資治通鑒》),可謂走出了一條“短、平、快”奪取政權的路子。

    進入長安後,不時有手下勸李淵稱帝,李淵一聽又是勃然大怒:“搞什搞,你們做人有底線沒有?當今聖上是我兄弟,我李家沐受皇恩,人家今有難,我卻趁機占了人家位置,你讓我今後還有什臉麵在社會上混啊!”

    擺正位置後,李淵這個老戲骨一方麵把年僅十三歲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這個菜鳥立為皇帝,另一方麵遙尊隋煬帝這個廢材為太上皇(真窩火啊!居然是讓下屬給安排退二線的),改元義寧,迅速控製了長安局勢,總理萬機。

    李淵此舉,一是可以避免擔上謀反罪名,縮敵對麵,二是可以打著安定隋室的幌子公開招兵買馬、網羅粉絲,擴大勢力,同時,對有功之臣和隋朝舊臣大肆封賞,以收買人心。

    義寧二年(618)四月,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縊,可憐的楊廣沒有搶抓到“安全著陸”的機遇,居然因私殉職在工作崗位上,也算得上是死得輕如鴻毛吧!

    五月,等得黃花菜都涼了的李淵根據事先的按算,終於鹹魚翻身、撩開神秘的麵紗,讓楊侑下崗,然後自個正式稱帝,建立大唐帝國。

    此後,李淵對外俘殺薛仁杲、竇建、李密,敗逐劉武周、迫降王世充、杜伏威;對內加強中央集權,草創和完善各項製度、律法,為全統一、“貞觀之治”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曆史進入了燦爛輝煌的大唐帝國時代。

    真是造化弄人、造化弄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幹得累不如幹得好。這就好比是今的足球場上,上場早、出鏡率高、射門次數多並不注定你絕對是最後的贏家,因為你的球或許是射在了門梁上,或許是射偏、射高了,而我雖然隻有唯一一次的射門,但這最後時刻的秒殺卻一舉洞穿了守門員的十指關,落入網,這就是高手,這就是王道!

    打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是一個姓楊的老頭,省吃儉用,嘔心瀝血地創業,終於打造出一家生意興隆、規模空前的店鋪,但沒過個三、兩年就被一個坑爹的子一下給敗光了。如今店鋪經過一番翻地覆慨而慷之後,打破了瓶瓶罐罐,重新裝修了一番又開張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店二依舊是那些,顧客也依舊是那些,隻不過這掌櫃的由姓楊的換成了姓李的而巳。

    第三章路邊的野花不要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要幹就要幹一票大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要幹就要幹一票大的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