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什鳥都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林子大了什鳥都有

    “安史之亂”演繹的是一段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唐玄宗為此付出了昂貴的學費。

    唐玄宗晚年,即寶年間,失去了先前的進取心,迷戀美女楊貴妃、追求享樂、任用奸臣,結果導致朝政腐敗、軍閥擁兵自重,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封疆大吏的安祿山就是其中之一

    安祿山,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早年因在平盧軍當過將官,打了敗仗,被押送至長安,當時的宰相張九齡見其麵帶凶氣,建議問斬,否則必為國家大患,而玄宗聽其打仗不怕死,就把他給放了,

    據史書記載,安祿山這個人長得挺幽默的,雖然大腹便便,但善於落實拍馬政策,他總以“我很醜,但我卻很溫柔”湊到玄宗和貴妃麵前,還拜了比自已年齡很多的貴妃為幹娘。時不時送上些壯陽藥和奇禽異獸、珍珠寶貝,又時不時在玄宗和娘娘童手童腳唱口胡曲、跳個蕃舞,引得幹爹幹娘是捧腹大笑,“得,這個開心果,來到宮舒心,擱在外頭放心,不重用他還能重用誰呢?”

    當初李隆基除了上述原因外,還考慮到當時河北一帶民族雜居、情況複雜,所以重用熟悉當地情況,對外族戰爭有過勝績的混血胡人安祿山來鎮守邊陲,本以為是捧起了個網紅,下了一盤好棋,但他卻忘了,狗是可以看家護院的,但若不聽話,也是會來反咬主人的。

    其實,安祿山早就想謀反了,但早些年,他畏於宰相李林甫的奸詐,不敢輕易造次。李林甫死後,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楊國忠任他怎看都不上眼,楊國忠也對其行為粗野十分感冒,於是兩人就扛上了。楊國忠借著在皇上身邊,一再給玄宗吹耳邊風:“安祿山這廝想謀反!”,玄宗不信,於是老楊先生又是派人監視、搜查安在長安的私宅,又是殺死其門客,忙得不亦樂乎,目的無非是激起安祿山造反,好證明其有先知先覺的特異功能。

    仿佛為了印證楊國忠的話似的,公元755年1月安祿山終於乘中原地區兵力空虛,借口“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率軍15萬在範陽起兵叛亂,由於此叛亂是以他和部將史思明為首,故史稱“安史之亂”

    當時唐代和平巳久,唐軍一點準備都沒有,以致開戰初,叛軍是勢如破竹,河北州縣是望風瓦解,縣令或逃或降,唐玄宗是自擺烏龍,一開始就給自已扶植起來的安祿山打了個措手不及。安祿山部得勝後持續發力,一直向長安進擊,結果在長安門戶潼關遇上了堅守這個險要不出的封常清、高仙芝所率的0萬唐軍精銳。

    這仗打得是蠻有意思的:潼關外,15萬安祿山的部隊是漫山遍野;潼關內,0萬的政府軍是密密麻麻,雙方都在撂狠話:“喂!快點放馬過來,來個單挑如何?老子玩的就是心跳,別**像個老娘們縮手縮腳的,全不像個男人!”

    雙方的口水仗是越喊越升級、越喊越勵誌,但始終都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如果叛軍打過來遇上倚險據守、居高臨下的政府軍,無非是雞蛋碰上石頭;而如果政府軍打開雄關衝出去,遭遇叛軍的大刀隊、騎兵部隊,毋寧是被包了餃子,因此對方是相持不下。

    安祿山這個急啊,過不了潼關就進不了長安,進不了長安就當不成皇帝,這不是難為我嗎?這時,我們下麵還會多次提到的楊國忠同誌出場了。請注意:這不但是個踩著貴妃溫柔的肩膀向上爬的人,更奇葩的是他還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估計八成是腦子進水了﹞,或者屬於那通常稱為另類的人。為什這樣呢?例一:早些年充當李林甫黨羽,陷害太子李亨,為全家老少提前預訂了未來若幹年去地獄一遊的門票﹝馬嵬之變幕後隱約有太子的影子﹞;例二:數次攻打南詔,損兵折將不,還把其推向了世敵吐蕃一邊。你難道這次他又會?恭喜您,又答對了。

    【楊國忠】

    楊國忠先生隻想著眼前自個芝麻、綠豆大的個人利益﹝與國家、人民利益相比﹞,這封常清、高仙芝倆位同誌若這仗打勝了,倚功回到長安,盛名之下,他這樹敵過多的宰相恐怕就得讓讓賢了。為此隻聽得朝會上他對玄宗上奏:“領導,您看看這仗打得也太不像話了嘛!封常清、高仙芝倆位同誌帶著0萬大軍放著關外據隻有數千老弱病殘的敵人不打,卻成貓在潼關吃好、喝好、睡好,牙齒噴噴香,任敵人在關外作踐百姓、殘害幹部,這不分明是縱匪作惡?國家養這種貪生怕死之人又有什鳥用呢?”

    國忠同誌先生打完,與他一貫交好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又在一旁不靠譜地添油加醋、煽風點火(你不八卦會死呀),終於引得玄宗是勃然大怒,不管這事兒有木有,還是以防萬一為好,遂下旨斬了封常清、高仙芝兩員大將,又強令繼任者哥舒翰率政府軍0萬離開潼關這險要地勢盲目出擊。

    可憐哥舒翰這個軍事達人遇上了個瞎指揮的昏主,六月初四率部一出了潼關這個軍事堡壘,就在關外的河南靈寶西麵,一條南靠首山、北臨黃河的狹長山穀,中了早已養精蓄銳叛將崔乾祐部的埋伏,二十萬人馬被打得屁滾尿流,隻剩下八千,甚至連哥舒翰本尊也被俘虜了,叛軍一記絕殺之後,乘勝打進了潼關。

    西邊的最後一餘暉漸漸褪去,殷勤的月光把它帶有夢幻色彩的光暉撒向大地,月光籠罩下,唐廷禁宛是一片沉寂。當晚上,以為部下一出關滅了叛軍就是分分鍾的事的玄宗,又帶領群臣興衝衝登上城樓卻沒有按時看到平安火便預感到大事不好。

    原來平安火就是烽火,在古代是專門用來傳遞軍事情報用的﹝如上了年紀的人熟悉的電影【雞毛信】就用過的﹞。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從潼關到長安就設立了烽火台,每晚上,潼關那頭點一把火,通過層層傳遞,長安這頭就知道,今可以高枕無憂睡個太平覺了。

    可是,六月九日這傍晚,潼關已經失守了,沒人再點平安火了。唐玄宗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下子,他可真著急了。難道潼關丟了?長安門戶大開,失去了最後的屏障,叛軍五之內便可到達,長安隨時都有被屠城的危險。

    玄宗這才覺得要大難臨頭了,第二他緊急召集大臣們開了個最高務會議商量對策。

    讓首先聽聽宰相楊國忠是怎個法呢?

    隻見他對著玄宗眼淚、鼻涕是嘩嘩流了滿臉,痛徹肺腑地:“這十年來,我不斷向陛下報告安祿山本不是隻什好鳥,遲早會謀反,可是您偏偏就是不聽,這不,我的話終於應證了,否則也不會養虎為患、落到今這步田地!”

    言下之意就是這責任是頭家你的,怪不得老子,玄宗被重磅嗆了一下,久久無語。

    國忠先生大概忘了正是由於他屢屢打報,促使安祿山既便沒有謀亂之心也會油然而生,他也大概忘了正是由於他在朝會上屢屢上奏哥舒翰像個縮頭烏龜賴在潼關拒不出戰,才促使玄宗威逼其出戰,以至全軍覆沒的事。

    但眼下開啟問責製是沒有意義的,燃眉之急是當下該怎著?

    這一點楊國忠先生倒是想好了。他:“陛下,事情巳然到了這一步,別無他法,還是暫時放棄長安,避一避風頭吧。玄宗唉氣:“眼下還有哪地方可去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林子大了什鳥都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林子大了什鳥都有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