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必再生亮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既生瑜,何必再生亮啊

    為了應對強敵,王重榮聯絡了義武節度使王處存和忠武監軍楊複光,把各部的精兵集中在其摩下由其統一指揮,主動迎戰。

    按理,朱溫的軍事才能是與王重榮不差上下的,屬於同一重量級的。雖然王重榮有祖上遺傳下來的職業軍人的先遺傳基因,朱溫沒有,他有的隻是為人師表的謀生技能,遺憾的是他不想學也學不會,他的軍事才能全是後在戰場上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來的,也算是自學成才吧!

    倆人差的隻是雙方的軍士和後勤補給簡直不是同一檔次,完全沒有可比性。

    王重榮的士兵全是訓練有素,多年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而朱溫的士兵則是若幹前剛剛洗腳上田,放下鋤頭拿起傢夥的,所謂的訓練簡直無從談起;

    再王重榮的軍團還有強大的財政和後勤補給支撐,士兵打仗有工資拿,打贏了有獎金,受傷了有醫保,光榮了還有撫恤,打死了一個還有別處的炮灰給補充上,穿好、吃好、喝好、牙齒噴噴香,而起義軍因是長期流動作戰,打下一個城市不久又放棄一個城市,沒有派兵駐守,老做無用功,所以就沒有鞏固的根據地,財政和後勤補給根本談不上,供給基本上要靠就地解決,有時斷糧了甚至要靠啃樹皮、野菜來充饑;

    至於兵員補充那更甭提了,一提起來就傷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多寒磣人呀!當今戰火紛飛之下,壯男子不是逃走,就是餓死、被殺死,打仗死一個就少一個,死兩個就少一雙,全不像剛起義那會兒,振臂一呼,一大片人就密密麻麻來了。如今起義軍的形勢十分不看好,甭號召,就是強拉個壯丁也難,你想想,作為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誰不怕死?誰不想奔個有光明的前程,誰願把性命捆綁在一條快要沉沒的破船上麵,腦子進水呀?

    所以這場仗還沒開打,勝負巳決定了八分,一開打,又加上了二分。先前朱溫的軍隊屢屢取勝是因為沾了唐軍將領各求自保、怕死怯戰的便宜,而這回卻是沒便宜可揀,針尖對麥芒的了。因此雖然他指揮手下拚命工作,但還是由於上述的種種先不足,最後依然是大敗而歸,還附帶損失了四十多船的武器和糧草,真是苦逼啊!

    以往唐軍是聞朱色變(其實朱溫是利用了唐軍各求自保,不賣力才取勝的),而王重榮與朱溫交手後,才知道朱溫也不過是那兩把刷子,沒什好怕的。

    王重榮打敗朱溫後,朝廷立即升任他為工部尚書兼河中節度使。他聯合楊複光又率部攻打華州並生俘了起義軍將領李詳。

    由於華州、同州至洛陽一線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加之王重榮倒戈,對於本巳投降起義軍的原唐將領起了多諾骨牌效應,政治影響極壞,這個釘子戶不拔,如哽在喉,於是黃巢特地派了二把手尚讓率領大軍前來支援了。

    這無疑對正被王重榮打了個灰頭土臉的朱溫是個利好消息,使他又看到了翻盤的希望,雖然朱溫也知道尚讓打仗不怎滴,當初黃大老板不是念他造反資深又帶了那多兵來投奔才讓他坐了第二把交椅。但領導就是領導,這種精神鼓勵對於激發低迷的士氣還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打仗重在實質也需要些形式的。

    於是朱溫信心大增,重振旗鼓,為了報一箭之仇,他還主動請纓率精壯士兵在前擔當先鋒攻打西關門,終於打敗了老冤家王重榮的軍隊。

    好不容易打了一個勝仗了,翻身農奴朱溫的心情一下子是雨轉多雲起來,本想好好地組織大夥兒喝兩盅,慶賀一下終於拔掉了老虎嘴的一顆大牙,

    哪知酒甕剛打開,還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七月老就下來湊熱鬧來了,不過下的可不是大餅,而是數百年一遇的大雪,由於起義軍完全沒有準備冬裝,誰會想到呀,這還本該是大熱的氣啊!結果一下子士兵猝不及防,被凍死了十分之三,按照朱溫軍隊萬把人的規模,也有三千左右的人啊!起義軍受到了極大的挫折。

    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通病,這可是個不祥之兆,朱溫的部下也一致這樣認為,大家吐嘈不斷:“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還是退兵吧!”於是朱溫采納了大家的意見,率部撤退到了同州,與王重榮的軍隊重新對恃起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既生瑜,何必再生亮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既生瑜,何必再生亮啊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