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的崛起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後唐的崛起

    朱友珪用破氈裹住朱溫屍首,匆匆埋在了臥室的地下。

    這樣,本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朱友珪,來了那一下子之後,命運來了個乾坤大挪移。為了擺脫父的惡名,他借口是朱友文帶兵突然闖進皇宮,使朱溫受到驚嚇而病危,把黑鍋一下扣到了兄長朱友文的頭上,然後以朱溫口氣下了一道偽詔,逼朱友文自盡,自個在洛陽有模有樣繼承了皇帝這個職業。

    真是職場如戰場,老子不是東西,兒子也必然不是東西(注意:專指這)。

    朱友珪殺父又在其靈前繼位後,改年號為鳳曆。他繼位後,荒淫無度,把以前沒資格享受的都好好享受了一番,弄得人心沸騰、民怨四起,為了平息怨氣,他又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而一碗水總是端不平,有人滿意,就有人不滿意,不但眾多老將不滿,其眾兄弟也根本不鳥他,尤其是朱溫和張慧所生的朱友貞。

    很快,一場暴風雨就要來了!

    按照封建社會不成文的規矩,嫡子是最有皇位繼承權的,因此朱友貞一聽到朱友珪弒父殺兄篡位時就挺不服氣的,憑什軍中歌妓生的龜兒子有資格坐那位置?那位置本該是我這正室生的坐的呀!不行,我得叫他讓出來!於是發出書信叫朱友珪退位,否則新帳老帳一起算,朱友珪當然不買這個帳,憑啥呢?否則不是又要走自個給友文兄安排的老路了嗎?

    既然談不攏,那就打吧!

    鳳曆二年,趁著朱友珪焦頭爛額之際,朱友貞,打起“除凶逆,複大仇”的旗號,在大梁起兵,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討伐朱友珪。朱溫女婿趙岩、外甥袁象先則為內應。由於朱友貞占據了正統和道德的高度,還沒開打,朱友珪就落了下風,剛剛上升到興奮點的心一下子墜入冰點。

    討伐大軍還沒到洛陽,袁象先等已率禁兵起事,朱友珪立馬歇菜,走投無路後叫親信馮廷諤殺死了自已和張皇後,馮也相繼自殺。

    十餘萬造反軍,在繁華的大都市放開手腳搶劫了一番。朱友貞因此奪得了皇位,這場宮廷奪位鬧劇才劃上了句號。朱友貞當上皇帝後,也學習其父,改名為朱瑱(什不好學,非要學習這一招,有心思的話,不如學習古今賢主,怎治國安邦吧)。

    在五代史上,朱友貞是通過兵變奪取皇位的第一人,為以後的兵變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朱溫翹辨後,其兩個兒子相繼繼位,這對於後梁絕對是個壞消息,因為不論朱溫生前行為如何不檢點,僅僅因為他的存在,一直尊崇唐室,割據河東與後梁對峙的晉王李克用就投鼠忌器,不敢越雷池(中原)半步,直至朱溫篡唐建梁的第二年(908年)李克用因病去世,其長子李存勖繼位,沙陀族多年來臥薪嚐膽,想再次問鼎中原,飲馬黃河,報李克用敗走麥城(汴州)的一箭之仇的願望才有可能實現。

    【李存勖】

    有一種驕傲叫李存勖。

    李存勖,別名李亞子,唐光啟元年(885年)生,山西應縣人,李克用的長子,自就是個陽光少年,長大後又成長為一個有為年。他承襲了其父的戰鬥基因,以長於謀略,身先士卒,勇猛善戰聞名,新五代史他“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連唐昭宗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見了他,都交口稱讚“其子可亞其父(當時是超過的意思),李亞子的綽號自此流傳開來。

    佑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後年方4歲的李存勖繼晉王位,誓言把老爺子留下的事業發揚光大。

    據史載,李克用臨死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討伐劉仁恭(劉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帶);第二件事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報敗走麥城的一箭之仇。

    李存勖果然臥薪嚐膽、不負眾望,他先是殺了妄圖推翻他的叔叔李克寧,穩定了內部,然後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

    公元908年,李存勖在三垂崗設伏,滅了後梁“夾寨”大營,解了潞州之圍,消滅後梁軍隊萬餘人,繳獲的物質、糧食、武器是堆積如山,後梁為之膽寒,有毛澤東十分讚賞的清代人嚴遂成的詩為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唐的崛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唐的崛起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