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要幹事業的人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一個想要幹事業的人

    李從珂在鳳翔出發時,曾經答應每個士兵在進入洛陽後可以得錢100緡(in)作為獎賞。但到了洛陽之後,向三司使(財政部長兼人民銀行行長)王玫先生詢問病情點府庫情況,金錢和布帛加起來遠遠不夠獎賞。

    這下李從珂傻眼了,他很生氣,把王玫罵了個臭頭,估計“娘希匹”這句話都罵了n遍,“娘希匹!你這財政部長怎當的?竟然把本該是富得冒油的一個國庫管成了一個空殼國庫,娘希匹!我要你這種人有何屁用?左右還不給朕拉下去砍了!娘希匹!”

    在李從珂大義凜然表現了欠了人情就要還的堅定決心麵前,在刀架到脖子上逼人的寒光麵前,平時再膿包的人也會表現得多的智多星,王玫先生正是這樣。他不外乎也是個凡人,自然沒有那種刀架到脖子上“臉不變色心不跳”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那樣的高尚情燥。

    他急忙手腳並用地向李從珂建議搜刮京城百姓的財產來湊齊,“我就不信隻要各級幹部發揚‘咬定山不放鬆’、‘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挖地三尺還會有什賞金會湊不齊的?”

    這種想法很好,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精神如出一轍,但畢竟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東西,具體的呢?

    這時見塌下來有個兒高的上級官員在上麵頂著,一個個兒低的低級官員才友情提示,以房產為標準來籌措,不論士大夫(公職人員)還是平民,不論是自己居住還是租賃的,都先借五個月的租金。這樣可以充分體現了本朝在拔毛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李從珂喜從望外,欣然批準了這個霸王計劃。接下來的十幾,京城老百姓的腰包可遭了殃,被執行的官員千方百計、源源不斷地搜刮來了,但李從珂一看,也隻得到了十幾萬。

    “這究竟是咋回事?不應該那少啊?”李皇帝一聽匯報,是氣不打一處來,鼻子都氣歪了,原來是各級官員在開展工作中,碰上了不少“要錢沒有,要爛命有一條”的釘子戶(可見這種刺頭的曆史實在是源遠流長啊)。

    得罪了領導,後果是很嚴重的,於是平時從不輕易發怒的李從珂終於發怒了,“老虎不發威,你當做是貓啊?”

    按照古往今來領導發怒總得找個出氣筒的慣例,王部長首先責無旁貨、當仁不讓地因績被扔進了軍巡使的大獄。

    接下來,李皇帝又派出了眾多的工作組,不分日夜、加班加點地催促釘子戶們上繳租金,而且增加了吃牢飯這個新元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而且拉長個馬臉,沒給個好臉色(仿佛是人家要找他們借錢似的),不借嗎?大獄侍候,還反了你,看你有幾根骨頭夠拆的!什?王法?老子的話就是王法!

    結果,由於各級官員的任勞任怨,監獄就跟現在黃金周旅遊景點的酒店、旅社一樣是人滿為患,麵的人紮堆出不去,連轉個身都困難,而外麵的人還拚命地擠進來,確切地,是被推進來的。甚至鬧到有人被逼得上吊、投井自殺的。

    到了這個時候,把所有庫藏的舊東西以及各道貢獻的物品,甚至於太後、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飾、簪環、尿壺什的全部搜刮了出來(我似乎感覺到了一絲當年大躍進,砸鍋賣鐵、大煉鋼鐵的味道),也才又湊出0萬緡,仍不夠獎賞。

    足可見當初李從珂這子當初為了活命許下的海口有多大,恐怕是個文數字。沒有金剛鑽,您攬什磁器活,這不折騰死人嗎?

    最後是樞密直學士李專美建議減少士兵的獎賞獲得同意,這事兒才劃上了句號。

    士兵們貪得無厭,仍然不滿意,編造歌謠:”除去菩薩,扶立生鐵。”的就是閔帝李從厚仁慈軟弱如菩薩,末帝李從珂嚴厲堅強如生鐵,大家心都有了一點點後悔。

    李從珂總的看來還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君王。他靠變兵擁立即位後,麵臨非常嚴重的局勢。

    先看眼前,國庫的錢都拿去給兵變的士兵發獎金去了,連公務員的工資都發不出,朝廷內部是人心渙散,互相猜忌,各種矛盾和弊端也積重難返。

    目光再放遠些,偏居河東的節度使石敬瑭是擁兵自重、虎視眈眈,不定什時候照葫盧畫瓢,按自個做過的,也給自已來那一下子。

    李從珂麵對時局深感憂慮,很想有所作為、不斷地給自個加壓。他深深知道:輕易得到的,也會輕易失去,因此他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激情,渴望內增素質、外樹形像,追隨其養父的蹤跡,忙個四腳朝、大幹一番事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一個想要幹事業的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一個想要幹事業的人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