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大業,就此起步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統一大業,就此起步

    柴榮上任伊始,他就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不但整頓軍隊、裁汰老弱、招撫流亡散民、減少賦稅,主打這些改革措施後,後周的政治開始清明、百姓日趨富裕,中原逐漸複蘇,為結束分裂,統一下儲蓄了雄厚的資本。

    他耳聞目睹由於分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所以他立下了結束分裂、一統下的宏偉目標,但這一目標的製訂更多地是拜北方令他頭疼的鄰居北漢所賜。

    要起來,這北漢跟後周的關係也是源遠流長滴,因為兩個王朝的創立者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手下大將,劉崇和郭威。不過劉崇比郭威跟劉知遠的關係還更深一層,他是劉知遠的弟弟。

    劉崇﹝後改名叫劉旻﹞,公元895年生,同樣也是沙陀人。劉旻年輕時喜歡賭博,後來可能在其兄的召喚下,改邪歸正,在河東參軍。劉知遠擔任河東節度使時,任命他為都指揮使。劉知遠南下建立後漢時,又留下他鎮守老根據地,先後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

    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佑繼位,他仗著“我爸是李剛”,先是猜忌,後來居然大根到要謀殺開元勳國防部長(樞密使)郭威。公元950年,)郭威被逼了竿子,劉承佑戰敗、腳底油時卻被其跟班秒殺,郭威遂控製了政府。劉崇當時就想趁亂舉兵南下,爭搶勝利果實。但後來聽郭威計劃迎立其子劉贇為帝,遂打消了念頭。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並殺死了劉贇。劉旻拿郭雀兒沒辦法,但拿自個是有辦法滴,於是隨即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仍以乾佑為年號,稱乾佑四年,並針尖對麥芒,始終跟後周對著幹。

    北漢地民貧,又以興複後漢為業,與後周對著幹實在是自不量力,遂以遼國作為外援,與遼國相約為父子之國,由劉崇稱遼帝為叔,而自稱侄皇帝;遼國則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北漢因遼國的援助,而與後周進行了不少戰爭,但仍勝少敗多。

    【笨死的劉崇】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初,劉崇趁郭威去世、柴榮剛剛對接,立足末穩之際,勾結契丹大舉入侵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趕忙召集眾大臣開個會,商討應對之策。他剛亮出想親征的底牌,就遇到了宰相馮道的極力阻止。

    柴榮:”唐朝初期,下草寇蜂擁而起,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去討伐的。”馮道反唇相譏:”那你比得上李世民嗎?”瞧這怎話的,太目無領導了嘛!

    柴榮不由得大怒:“難道少了你這胡屠戶,我們大家就得跟著吃渾毛豬嗎?”親,這等散人,蟄居鬥室,雞眼光,怎能度出有錕鵬展翅誌向的自已,得!將他立馬撤了職沒商量(瞧這馮道也真夠衰的,與領導較什勁?)。

    柴榮接著發出山呼海嘯般旳豪言壯語:“憑我大周旳威武之師,踩死個劉崇山賊跟踩死隻螞蟻一樣!”

    柴榮到做到,他一方麵招募勇士入編禁軍﹝首都軍區部隊),另一方麵精選良將四麵出擊,沉著應戰,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卻不幸中了北漢軍埋伏。

    當時,氣候特別地寒冷,吐口唾沬能摔成八瓣兒,呼口氣能滲成冰條兒,而且大雨傾盆、雷電交加,當漢軍一排排集束般的弩箭像暴雨一般傾瀉過來,上萬斤的巨石如泥石流呼嘯著狂奔而下時,怕死一族的後周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就逃走了。在這危急時刻,如三六十八次狂風飛沙走石,四七二十一道驚雷震撼日,柴榮不畏矢石、嘴銜寶劍、撥馬冒死督戰,其一聲令下,以巨山傾倒、大河狂奔的龐大氣勢,令風聲鶉唳、殺聲震,後周軍群情振奮、雄起絕地反擊,北漢軍大駭,終於抵擋不住、一敗塗地,立馬歇菜,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充分發揮了深厚的跑功,單騎北逃,柴榮最後竟以少勝多,將漢軍擊敗,令地為之震懾。

    春的西北,氣候正是最為幹燥的時候,沙土被風刮過,便成了粉塵,隨著狂風四處飄蕩,就成了型的沙塵暴。

    被血水染紅了的大地一片狼籍,殘肢斷臂、破旗爛盔、屍體蔽野、城垣崩毀在血紅的夕陽餘暉照映下顯得格外恐怖。

    滿是血汙和塵土的柴榮,不覺疲憊,縱馬弛騁上了一個高坡,正聆聽手下將領趙匡胤的朗聲報告:“報告領導(聖上),這一仗除劉崇這傢夥脫逃外,其餘無一漏網,共斬首六千八百三十二具,生俘一萬一千四百五十一人!”

    “好,好,同誌們辛苦了!辛苦了!”柴榮掩示不住一臉的興奮,大手一揮道。

    “還是領導辛苦!領導辛苦!”趙匡胤等眾將領異口同聲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統一大業,就此起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統一大業,就此起步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