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凱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高奏凱歌

    後周那頭完,咱們再看後蜀這頭。

    三月的,下著三不止的霏霏細雨,打濕了後蜀的京都—成都,護城河岸邊的行行楊柳在雨中搖曳,橫挎護城河的幾十座飛橋在雨霧中是若隱若現。皇宮高聳的殿宇樓台,在雨中是愈發顯得神秘,佇立在高懸著皇旗的朱雀門安泰內殿蕭然低垂珠簾下,木然地看著這一切的後蜀國皇帝孟昶觸景生情,心似乎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果然,如其感應的那樣。

    王景智取馬嶺寨之後,於吉、趙季禮二將失敗得是一塌糊塗,安身立命的老窩被占了,就差吃飯的傢夥沒搬家了而己。

    倆人屁滾尿流狼狽逃進成都麵見了中央最高領導—後蜀國皇帝孟昶,倆人挺有自知知明的,少不了一番痛心疾首的深刻檢討(不然領導這關怎過啊),:“大周兵個個綜合素質過硬,猶有助;而我方軟硬件都不如人家,再加上老爺也站在他們那一邊,我們不輸得光屁股簡直沒有道理,望領導大人不記人過,給予寬大處理雲雲!”

    有了錯誤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下不為例的機會,因為這機會看來孟昶這老哥也不打算給了。

    後蜀國皇帝孟昶檢討還沒聽完,早已氣得七竅冒煙,恨不得張口用唾沬把這倆敗家子淹死,俗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養的什兵呀?連口吃飯的碗都看不住,勃然大怒道:“你二人既為守將,平時不能操練戰士,據險固守;今又不能盡力拒敵,反而是望風而走。有何臉麵再來見我?”喝令推出斬首示眾沒商量。

    一股無名鳥火發泄一通後,該辦的事還得辦,他怒氣難消地坐下來與中央各位副省級領導幹部們坐下來商量擊退周兵之策。

    樞密使王處古同誌首先發言,:“看來周兵這次氣焰是十分囂張,單靠我們自已恐怕難以抵擋得住,領導你何不派人與北漢、南唐聯絡,明唇亡齒寒、抱團取暖的利害關係,隻要兩國答應作為外援,周兵首尾受敵,必然退兵。”

    孟昶聽從了王處古的建議,心急火燎地派一幹同誌與北漢、南唐聯絡求救,倆皇帝也口頭答應了要幫這個落井兄弟的忙,送個順水人情誰不會啊!

    雖然有人答應了作為外援,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打鐵還須自身硬呀。這不,蜀主孟昶又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第一時間召開了諸葛神仙會,聽取各級領導幹部對當前時局的看法意見。

    雄武軍節度使韓繼勳發表意見:“周兵此來,肯定會進攻鳳州,因為那是全蜀的咽喉要地,敵人的必爭之地,領導您可派大將,在那重兵駐守。再派有勇有謀的人,領兵占領馬嶺寨要道,讓敵人寸步難行。”

    孟昶聽從了其的意見,任命大將李廷珪、支審征二人為統軍使,帶領精兵二萬,緊急開拔馬嶺寨要道,抵抗周兵。再派大將趙彥韜帶領馬步軍五千,駐守風州。

    【黃花穀之戰】

    這邊到李廷珪帶領部隊來到白澗寨駐紮下來,叫來副手支審征商量:“離這十五,有一個叫做黃花穀的地方,地勢十分的險要,親,我看得派一位得力的死黨帶兵去那駐守方才靠譜。”

    支審征應道:“英雄所見略同,您的高見我舉雙手雙腳讚成,隻是不知誰能勝任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話音剛落,一旁的偏將王鑾上前一步,大聲:“將願去。”

    李廷珪喜出望外,捋須:“好一個年有為,後生可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啊!”立馬撥給他精兵五千前往黃花穀把守去了。李廷珪自已則與支審征帶領剩下的部隊主動往馬嶺寨尋找大周王景的軍隊決戰。

    西蜀王鑾前腳剛率軍到黃花穀駐下,剛要升火做飯。後腳就有大周的裨將張建雄與其一樣毛遂自薦,率兵二千前來奪穀了。

    張建雄領兵到了黃花穀,先是大搞宣傳攻勢,組織手下又是鳴金擂鼓,又是喊搖旗,西蜀軍要是心理防線差的,恐怕得嚇出一身毛病不可。

    那王鑾知道周兵已經來到,不慌不忙地披掛上馬,領兵出關,大罵道:“我靠,好一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然敢到我家門口送死來了!”

    張建雄也不答話,橫槍躍馬,直向王鑾飛奔而來。王鑾慌忙挺雙刀迎敵。兩馬相交,三器並舉、火星四濺,二人大戰了五十餘個回合,最後張建雄虛晃一槍,撥馬假意敗退,王鑾不知是計,撥馬便追,被張建雄回馬一槍刺中麵門,鮮血隨之迸出。漸漸地王鑾終於氣力不支,歇了菜,狼狽率部眾逃回關去,失敗已經成為他一個可怕的夢魘,回眸之間,那原先的信誓旦旦、建功立業,轉眼已成了過眼煙雲。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高奏凱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高奏凱歌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