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降劉仁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勸降劉仁贍

    關於守城,我發現這是一個最能體現一個人剛性的地方。唐玄宗“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睢陽守將張巡以區區三千人馬堅守城弛,對抗攻城的安慶緒部將尹子琦統率的十三萬叛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曆經三百餘戰,痛殲了敵人十二萬多人。糧草吃完了,殺百姓吃,百姓吃完了,殺愛妾吃,最後什都沒得吃了,終於城破被俘遇害,死後其牌位入駐帝王祠。雖然其顯示出十分的有剛性,為國家盡了忠,獻出了義,但付出的也是血淋淋的啊!

    我們再劉仁贍,堅守泰州二年多,甚至揮淚痛斬愛子,也不愧為有剛性的一條好漢。

    周、章倆人深知這一點,商量投誠事宜過後覺得這事在老愣頭那一定通不過,但投降書又一定要有他老人家這第一把手的親筆簽字、蓋章方能生效,

    沒辦法,實在被逼上梁山了,那就變通一下吧!人啊,該靈活的時候還是得靈活,否則在江湖上還怎混啊?

    於是這倆人起草了一份投誠書,並模仿了劉仁贍平時在文件上簽“閱”時附帶的親筆簽名簽上,派了死黨出城送入城下駐紮了周軍大營。

    柴榮樂見唐軍的窩反,不費一刀一槍、一將一卒能拿下這塊硬骨頭,何樂而不為呢?於是笑納了倆人舉城投降。

    協議簽訂後,第二,眾將挾持了病中的劉仁贍,開了城門投降。

    【人才啊人才】

    世宗輕車簡從、放下身段,親自到了劉老冤家府上其病床前,安慰了這個與他對恃了二年之久,今終於見麵的硬骨頭(人才難得,人才難得啊)。

    他苦口婆心地一再好言相勸:“仁贍老弟,還是想開點吧!謀事在人、成事在,做人隻能是盡自已的本份,盡自己的力量就是了,何必生活在童話世界,一條道走到黑呢?死抱著氣數已盡的南唐這具僵屍不放呢?當然,我完全能理解你的難處,不就是不想在史冊上落個“背主求榮”的惡評,留下個‘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好名聲嗎?其實“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朕完全可以理解的嗎?但名聲畢竟不能當飯吃,人總不能光為名聲而活著啊?起碼也該從現實考慮考慮,為老婆孩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考慮考慮。我點讚一句話‘投機改變命運,做人就是要隨遇而安’,夢尋福千百次,驚回首,原來就在身邊處,揮別過去,才會有嶄新的未來,隻要你頭腦稍微來個急拐彎,融入大周這個榮辱共同體來,我相信你的權勢和地位還會持續走高,從跌停板塊升格為績優板塊,前程將是大大滴!”

    任憑柴榮怎好言相勸,劉仁贍這位極品的一根筋隻是梗著脖子、閉著眼,不吭氣,像個悶葫蘆似地,“不是老子身子骨不爭氣,我能輸給你嗎?”

    這一幕甚至連跟隨世宗的將領李重進都看不下去了,一下刺激到了他憤怒的神經,“殿下,瞧他這熊樣,也不是什好鳥?真是給臉不要臉?還是讓的把他臭罵一頓,若是再不服軟,那就拉出去,哢嚓一下就是了,何必勞什子那多話!”

    口頭的批判不行,那就來個武器的批判,多省事啊!

    世宗一聽頭搖得跟撥郎鼓似地,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千萬使不得!”,接著又長歎了一口氣:“人才呀,人才難得呀!”

    李重進更是滿臉的霧,“人才又咋的?又不能為我所用,反倒還是個禍害!”

    “這個你就不懂了,”世宗擺擺手,把其叫到一旁悄聲道:“對這種人格局就要大一點,朕曾聽過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戶農家,祖傳下來一把稀世的水晶破扇子,有一年鬧災害、拉饑荒,沒有飯吃,男主人想把這把破扇拿了當鋪當了,兌幾鬥米吃,女主人是死活不讓,最後倆人竟活活餓死,臨終前,這把破扇終於還是傳承給了在外當兵,得知消息趕回來的兒子手上,流傳至今,而沒有泯滅流失在亂世、戰亂之中。”

    到這,世宗停頓了一下,長吸了一口氣,望著陷入深深沉思的李重進:“世上有兩種人,有的比較現實,生命高於一切;有的則比較理想化,信仰、寶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既使麵臨死亡也毫不懼色,劉公正是屬於這種人,所謂一種米吃出百號人嗎?當然,對於哪種人我們都不能求全責備,菜蘿卜,各有所愛嗎?

    當然,世宗沒有把始終隱藏在他心中的另一層九九,仰或是深思熟慮出來,他這樣惺惺相惜,其實也是有目的的,就是為了把劉仁贍作為主打產品推出去,打響這個品牌,讓世人知道他是位愛才、惜才的好君主,從而吸引世上更多有才的能人紛紛投奔他而來,為將來一統下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是煞費苦心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勸降劉仁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勸降劉仁贍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