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王樸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痛悼王樸

    上一章我們講到世宗征戰南唐,凱旋而歸不久,其最得力的助手,樞密使王樸突然暴病身亡,令他悲痛欲絕、不能自已。

    王樸下葬的那,悲情的柴榮特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並親臨祭奠,以王鉞叩地,多次嚎陶大哭,令群臣們十分感動,“多有情有義的人啊!跟著這樣的老大是決不會錯的!”

    在隨後由範質、李穀主持召開的追悼大會上,柴榮又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致了悼詞。

    在悼詞中,他充分肯定了王樸作為一名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者,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光輝、燦爛的成就,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麵:

    一、親力親為規劃、設計、擴建開封城,做到布局、運籌合理,使開封街道四通八達、壯闊宏偉,”今京師之製,多其所規為。”做到領導放心、群眾滿意,這是多不容易呀!”

    二、精明機敏,多才多藝,不僅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也精通陰陽律曆。難得的是王樸同誌在日理萬機、繁忙的公務活動之餘,居然有這方麵旳興趣愛好,他苦心鑽研了曆法這門當時處於冷門的學科,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考證了中外各朝代曆法不夠完善的地方,與司監先生共同著作了《顯德欽曆》,在唐《崇玄曆》基礎上多有改進,堪稱精典的大家之作。並構造了九服晷影函數(正切函數),為未來的寒門學子攻讀數學鋪就了一條“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康莊大道。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其文地理無所不通,堪稱奇才、全才,人才難得啊!

    三、通曉音律,考證雅樂,得八十一調,並造”律準”,譜有司依調製曲。定七聲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再現並留傳,是位不折不扣,成為有周一朝程碑式的音樂家。

    四其所著的《平邊策》一書,充分展現了他的卓越政治、軍事才能。運用戰略上進攻先近後遠、先易後難,戰術上進攻避實就虛,擾敵令其疲憊的方法而擴展後周版圖,成就了後來的宋一統江山,也成為後來曆朝曆代諸位軍事家準備開赴前線時必備的手冊之一。

    柴榮同誌最後:“王樸同誌的事例再一次生動地證明了‘有耕耘必然會有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隻有功夫深,鐵杆磨成針’這一個顛撲不破、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今我們沉重悼念王樸同誌,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他的遺誌,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把周國做大做強,彪炳史冊,以慰王樸同誌的英靈!”

    追悼大會結束,料理完王樸的喪事後,世宗還親切接見了王樸的兒子,賞賜了大量財物,並授予其官職。其後追贈王樸為侍中,將其畫像與李蒨、鄭仁誨等同擱置於宮中功臣紀念堂,供人瞻仰。

    汴京百姓也感念王樸平日愛民如子,聽到王樸去世的噩耗後,一個個是如喪考妣(跟失去自已的父母一樣悲痛),特地罷市三日,禁止一切娛樂活動,以寄托哀思。

    據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篡位登基後,一路過功臣閣,風吹開半邊的門,趙匡胤正好麵對殿內王樸的畫像,他竟肅立不動,整理禦袍,肅然鞠躬。左右侍從問道:”陛下貴為子,他是前朝的大臣,對他的禮遇為何如此之重?”趙匡胤以手指袍:”如果這個人還活著,朕不能穿上這件黃袍。”可見王樸這個人有多地厲害,多地牛逼!

    【心壓了塊石頭】

    這頭後周緊鑼密鼓地料理王樸的喪事,再後唐那頭,自李璟複位,從退居第二線當個閑人,又經世宗批準躥到第一線(畢竟權利的誘惑太大了呀)後,派人向後周世宗柴榮稱臣,去帝號,自稱唐國主,使用後周年號,從而達到後周撤軍的目的,躲過了一場亡國、當個亡國奴的滅頂之災。

    於是他總感到欠了世宗大的人情,欠了人情就得還唄?否則將來利滾利成了高利貨,想要還,還還不起呢?

    再加上雖然送走了周軍那幫瘟神,他總算長出了一口氣,但心依舊仿佛是壓上了一塊大石頭,萬一哪柴榮壓不住那幫驕兵悍將,卷土重來了又怎辦?

    一紙協議畢竟是一紙協議,紙上的東西畢竟是不靠譜的。

    君不見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也是簽訂了楚河漢界、分治協議的,但後來劉季(劉邦的別名)因為攪到了韓信這匹千馬,是翻臉就翻臉,把項羽一直給逼到了垓下,奏響了十麵埋伏、霸王別姬的悲情交響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痛悼王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痛悼王樸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