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風雲(八)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前蜀風雲(八)

    上一章到,乾寧四年(897),王建養足了精神,補充了糧草之後,又開始重操舊業,率軍猛攻東川。

    見西南戰火又起,密切關注這旯旮風雲又慣於當和事佬的唐昭宗又一次充當了金牌調解員的角色,“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從中橫插一杆是他為人的信條。

    於是趕忙派出了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倆位不速之客來東川叫停,“別打了,別打了!再打朕可就要生氣了”,嚴詞詔令王建撤軍。

    【對領導什態度呀】

    隻不過這次昭宗的金牌調解員是當不成了,因為眼見勝利在望的王建是死活一根筋,把昭宗的最高指示生生當成了耳邊風,梗著脖子,挺直了腰杆,跟一頭強驢一般,愣是不接受詔書,

    “管你生什氣,氣死了你最好!你昭宗算個什鳥皇帝?眼下巳被朱阿三那廝逼得快要當褲子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有心思管我這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吃飽撐的呀?”

    王建此刻捉急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勝利的號角已經吹響,成功的希望近在眼前,顧彥暉及他的軍隊命運巳經逆轉,成了王建案板上的肉,甕中的鱉,這時再不下手更待何時!難道要等到驢年馬月?等到黃花菜都涼了是不?

    倆位欽差大臣這次東川光榮出差感受到的氖圍與以往截然不同,不但沒有遇上個好臉色,甚至連工作餐都沒能撮上一頓,挺可憐見的。

    灰頭土臉回到京城,把報一打,直把昭宗氣得手腳發涼。

    抓狂道:“瞧這丫的,竟敢跟朕擺譜來了,也太沒有一點組織觀念了,一點兒都不給領導麵子,領導是那好頂撞的嗎?如果拿他和顧彥暉相比,就好比是一種米吃出百號人,做人的差距咋這大?”

    沒辦法,於是隻能是給王建上綱上線,扣帽子,打棍子,指責他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很快一紙任命書下來了,“著郯王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代王建為西川節度使,王建為南州刺史。”王建一下從省部級幹部被降級為地廳級幹部,一下子捉瞎了。

    但好在這一紙任命書也沒有最後落到實處,因為李茂貞這人也是和王建一樣有著刺頭兒的基因,考慮到鳳翔就在皇城邊上,交通運輸等亮點多多,相對於偏遠山高皇帝遠的西川來就好比是塊風水寶地,於是他婉言謝絕了組織上正常的工作調動。

    軟弱的昭宗實在是沒撇,隻好又恢複了王建官爵。

    既然官位保住了,王建就甩開膀子、孤注一擲、打響了對東川的最後一仗。

    【讓顧彥暉成為過去式】

    同年十月,王建派遣手下大將華洪率領五萬人馬進攻東川,釆取了“四麵開花、中間突破、多措並舉”的戰術,先是奪取了渝、昌、普三州,掃了梓州外圍。

    然後氣勢如虹地猛撲梓州,在城南,和顧彥暉的軍隊,是大打了一仗,從白一直打到了晚上,直打得昏地暗、血流成河,消滅了顧彥暉的士兵無數,還繳獲了戰馬八百匹。

    之後王建軍是再接再勵,又和顧彥暉的軍隊前後打了五十仗,把包圍圈越縮越。

    梓州(今四川三台)因被包圍許久,城中無糧,軍心動搖、將士不是紛紛投降就是逃亡,甚至通州刺史李彥昭也帶了所部人馬二千人投降了王建,終於在公元897年陷落。

    當城池就要陷落的最後一刻,顧彥暉見大勢已去,臨時舉辦了個悲壯的別酒會,參加的對象都是其宗族和手下的文武官員,大家擁抱在一起,哭著喊著喝下一杯杯的毒酒,集體自殺身亡。

    看見大家死去後,顧彥暉才命令養子顧瑤將自己殺死。

    這是何等悲壯、淒慘的一幕!

    拿下東川後,王建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後,唐朝無奈隻好任命王宗滌為節度使,於是王建就占有了兩川的地盤。

    打下梓州後,王建橫戈躍馬馳騁在梓州這片剛剛經曆過血與火洗禮的土地,心油然升起了一種滿滿的幸福感。此刻大風吹拂著這一望無際的大地,梓江江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出迷人的光彩。

    勝利的喜悅讓王建忽然想起了什,他沉思了一會,對身邊的眾將們感慨道:“這可是當年劉皇叔、劉玄崛起的地方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八)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