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春夢(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後蜀春夢(二)

    【新官上任三把火】

    同光三年(公元96年)正月,孟知祥風塵仆仆到了蜀地,原蜀國的都城—成都走馬上任了。

    孟知祥是一個出身於貧苦人家的苦逼人,在苦水浸泡過,雖然眼下成了位幸福達人,但也特別在意眼下這個可能轉瞬既失,嶄露頭角的機會,多想建設一個與舊王朝截然不同的蜀地呀!

    為此他一上任,就急不可耐地先燒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大刀闊斧地抓自身建設(整頓吏治),積極打造一支適應新常態的幹部隊伍。

    現今有句話叫做:“要想富,靠幹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可見建設一支強有力,能夠起到帶頭羊的幹部隊伍對於一個社會的興旺發達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雖然當時的孟知祥同誌由於社會的局限性,肯定不會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他也楚地知道:他的前任就是栽在了**幹部隊伍這個爛泥坑。

    因此堅持問題導向,有效破解蜀地官場腐敗這個疑難雜症就成了他的當務之急。

    於是憑著他對腐敗本能的刻骨仇恨,拿起掃帚進行了一次幹淨利落的大掃除,把舊的蜀國體製內滿地雞毛、烏煙瘴氣的官場庭院給打掃得幹幹淨淨。

    那些占著芧坑不拉屎的貪官汙吏們該哢嚓的哢嚓,該去牢吃糙米的去糙米,該下崗自謀職業的去自謀職業,打發他們都到各自安生的去處去內外兼修去了。正所謂“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已跑掉”啊!

    孟知祥這樣幹的直接後果就是造成了幹部的嚴重缺編,當然這個他也有辦法,k!不就是缺人嗎?如今這個世道,四條腿的豬難找,兩條腿的人還不多的是。

    於是求賢若渴的他除了要求後唐中央“短平快”緊急空降幹部外,還在蜀地緊鑼密鼓地組織了幾次公務員錄用考試,破格從民間選拔了一批有真才實學,又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走上各級幹部乃至領導崗位,。

    孟知祥燒的第二把火是減少苛稅,減輕農民負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我發現這是每逢一次翻地覆的改朝換代社會大浩劫之後,新的統治者必修的一門功課。

    每一次的戰爭都是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嚴重摧殘。滅蜀戰爭過後,蜀地是滿目瘡痍,人丁凋零,百姓是流離失所。因此讓百姓休養生息,點亮百姓心中的那盞心燈,從而使經濟走上正軌,就成了孟知祥工作的第一要務,重中之重,為此他下令減免百姓的三年賦稅,使蜀地的經濟從出血向造血的功能轉變。

    第三把火則是維穩。

    每一次的社會大動蕩之後必然會產生一些趁火打劫的盜匪和前朝的遊兵散勇,這些嫉富仇富的發燒友往往是落草為,平時躲在山林或哪個老鼠洞,手癢了就出來搶一把,弄得官宦、商戶是叫苦連。為此孟知祥是集結重兵,重拳出擊,費盡了洪荒之力,終使蜀地寧靜了下來。

    折騰完了這三把火,老孟同誌累得恐怕連上炕的力氣都沒有了。

    【中原突變】

    蜀地剛鬧騰叫停下來,中原卻開始鬧騰起來了。真是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

    公元96年四月,後唐國內發生叛亂,後唐莊宗李存勖派平時不受其待見的大將李嗣源率軍前去鎮壓,沒想到鎮壓的軍隊是關鍵時候掉鏈子,竟發生嘩變,黑了李存勖一把,與城內的叛軍竟合兵一處,擁立李嗣源為頭家,反攻京城洛陽,對李存勖抓緊反攻倒算。

    在大軍壓境下,的洛陽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仿佛是滄茫大海驚濤駭浪下的一葉孤舟。

    在逆境麵前內部是最容易出現叛徒的,一種米吃出百號人,那種“有福可以同享,有難不能同當的人”也是有的。

    一看見李存勖落到井,其一手提拔的親信們就成了背主求榮的踐行者,忙著到處找石頭,不僅聚眾嘩變,還射傷剛想反抗的李存勖。

    關鍵時刻,其號稱賢內助的劉皇後又再接再勵,坑了李存勖一把,終於把其打發上了西。

    之後,其接班人,兒子李繼岌在陝西渭南也被殺,李嗣源則來了個華麗轉身,逆襲上位,為唐明宗。

    這狗血的兵變風雲也就為一百多年後的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提供了樣版。

    【站直囉,別趴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二)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