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國滄桑(四十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閩國滄桑(四十四)

    【酒國皇帝】

    閩景宗王延曦(?-944年),後改名王曦(又作王羲),漢族,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鈞之弟,王延政之兄,王繼鵬之叔。

    瞧這個人是夠威風的了,伯父、父親、兩個哥哥、一個侄兒,不是國王就是皇帝的,按理這帝王怎排也該排到他了呀,是不是!

    王延羲上任後,自稱威武軍節度使、閩國王,更名王曦,改元永隆,稱臣於後晉,但在國內官製就如同皇帝一樣。

    一切都沒變,變化的隻有他自已。他從以前一個對誰都唯唯諾諾癟三一樣的人,一下變成了一個看誰都不入眼,盛氣淩人阿q一樣的人。

    參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憶當年低調崢嶸歲月稠,看如今今非昔比王帽一頂蓋了頭。

    對於王延羲來,回首過去,惆悵傷感,看著現在,唯有自豪!

    有一句話用來形容王延羲是再合適不過了——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以前是因為他沒坐在那個位置上,還可以對別人指手劃腳的,現在等他終於坐在了那個位置上,就暴露出了自己那原本啥也不明白的愚蠢麵目了。

    愚蠢表現之一:以前王繼鵬當皇帝時,他總人家沒有個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驕傲奢侈,荒淫無度,猜忌宗族,總之一句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是我來做好了!

    沒想到他一當了國王,和人家還是半斤對八兩呢?

    比如他執政不久,便顯露出暴虐的本性,首先除掉了自認為可能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的宰相楊沂豐。

    其次又把矛頭指向了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

    當初王延羲剛上任時,王延政還特來福州拜訪,賓主雙方當時還舉行了熱情洋溢的會談,雙方回顧了這些年來兄弟之間牢不可破的傳統友誼,並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王延政再三重申皇位是王延羲不可分割的財產,並表示將來會堅定不移地主張這一原則。

    王延羲則高度評價了王延政在建州所起的示範帶頭作用,和做出的貢獻,並期待雙方在各個方麵有更進一步的合作,統籌助推閩國旳又好又快發展。

    但後來因為王延羲亂政,王延政對其多有規勸,王延羲霸氣回應,回信怒罵他,又差人四處探聽王延政的隱私,想尋機給個撤職查辦、坐牢殺頭處分什的,兄弟二人因此結下了梁子。

    永隆二年(940年)口水仗升格成了全武行,王延羲發兵進攻建州,開啟了閩國內戰,二人於數年爭戰中互有勝負。

    我靠!這簡直和當年王延翰和王延稟的角鬥如出一撇,曆史是驚人地相似,閩國盡出內哄的高人啊!

    之後又懷疑到他的弟弟汀州刺史王延喜與王延政有勾結,派遣將軍許仁欽帶兵三千到汀州,抓住王延喜把他帶回來。後來又聽王延政寫信招撫泉州刺史王繼業,便把王繼業召回福州,賜死於郊外,又在泉州把王繼業的兒子殺了,以血腥的手段樹立起了自己的絕對權威。

    愚蠢表現之二:嗜酒如命。

    江山坐穩了,盡情暢飲,嗜酒無度這個興趣愛好幾乎就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王延曦自稱酒仙,其實是個酒鬼,嗜酒之後的狀態如同吸了毒一樣,興奮異常同時又神智不清,在曆代帝王中非常罕見。

    據史書記載,他總是通宵達旦地喝酒,身為帝王之尊的他隻要一端上酒杯,就活脫脫的變成了十足的市井酒徒,而且不喝醉還誓不罷休。

    把人灌醉成了王延曦文化娛樂活動的主打品牌。

    每次舉辦宮廷酒宴時,他都要讓心腹之人擔任酒監,不管是王孫貴族還是朝中要員,酒監讓喝多少就必須喝多少,三海碗不過關,喝不下就硬灌,凡是推辭不端杯者、滴漏跑冒者,一律殺頭問斬。於是,在當時閩國的都城長樂府(今福建省福州市),赴皇上的禦宴簡直成了下最恐怖的事了。

    俗話,伴君如伴虎。王延曦的大臣、宰相李光準是一位酒量極大的酒壇高手,王延曦特別喜歡與他對飲。兩人一旦喝醉了酒,君臣禮儀全無,還常為誰喝的多,誰喝的少爭吵不休。

    一晚上,王延曦喝著喝著就覺得不過癮了,忙派跟班太監去李光準家中去找,是皇上讓他即刻進宮。李光準以為有什國家大事要商量,慌忙趕進皇宮,才知是皇帝的酒癮犯了,想和高手喝喝酒,過過招。

    酒宴擺開後,君臣兩人你來我往,很快就喝得大醉。醉意朦朧中,王延曦硬是李光準比自己少喝了一杯。皇帝曆來是金口玉言,一不二,別臣子,就是皇帝的老娘又如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閩國滄桑(四十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閩國滄桑(四十四)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