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林中絮 本章:第三章

    三

    1986至1988,兩年的時光,在張家人喜悅的忙碌和村中人的平淡生活中悄然而逝。1988年6月份的一個早晨,二十出頭的張永懷早早的起床來。由於已入夏季,已經亮了許多,東方的空在太陽的影響下,一呈麥金色映著周邊的雲,紅白相間的排列開去,一直蔓延到村子的中上空才消散而去。今的張永懷倒是奇怪得很,並沒有在早飯時間之前出門砍柴,也沒有在準備早飯,而是在屋中慌慌張張的收拾著大大的衣物,然後在早就布滿塵土的鏡子前放上一盆溫水,光著膀子洗起頭來,洗完後拿著那漬死的烏黑白手巾擦幹了頭發,又在鏡子麵前拿著木梳理了理。之後他在大櫃子的抽屜中心翼翼的拿出了一身的中山裝,將它平放在屋中角落的書桌上。很明顯地就可以看到,這身衣服的古樸來源於它久遠的年代,可雖古樸卻不破舊,從樣子看來,雖是老東西了,卻還是保存完好的很,就像是一件古董,不僅時代久遠嶄新如初,而且它具有的是一個時代的回憶,看張永懷心翼翼的樣子,它可能是一件很有價值的紀念品。

    待到張永懷整理完畢,太陽已在山頭露了出頭來,村中有的人家的煙筒處倒也很應景的開始冒著縷縷青煙,在微風的扶動下,順著朝陽的方向緩緩飄動。“嘎吱”,房門的被打開了,提著老舊提包的張永懷簡直是換了一個人:標準的先生頭,青澀臉龐上還夾帶著些許的不自然,板正的中山裝緊緊地裹在並不壯碩的身子上,腳上的鞋倒是顯眼得很,是一雙正兒八經翻毛棕色皮鞋,那個年代要穿上這個卻也是一種富人的象征了,隻是這皮鞋的來曆倒是惹得人不禁詢問上一番,可惜這個連張永懷自己都不怎清楚,看來隻有安然的爺爺才會知曉,但他老人家早已亡故,所以這件事也隻好在此放一放,以後我們慢慢探討。盡管衣著形成的反差總會讓人有點異樣,可一眼順下來也是煥然一新的感覺,畢竟是大山的人,況且打心這樣子的出行裝已是這村中最高的級別了。

    上文中曾提到的,村中的私塾是在半山腰上且位於村中的南側,也正因張家就在私塾的旁邊,所以在文革期間村中給了他一個每日打掃私塾的任務,直到現在。其實,清掃私塾的這一項並非早就存在,是自安然爺爺提出的。自安然爺爺那一輩起,張家就一直在私塾的旁邊,私塾中有著不少的書籍都放在張家內,那都是一輩輩傳下來了,麵有著每一代人的智慧結晶,所以打掃不僅僅是打掃,照料這些書籍也是張永懷任務的一部分。除此以外的,相信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的是,這的村子中,卻有著大不同,為什這樣,由村中的一條祖訓(此處順帶提一提,村口處有一塊祖碑,而這碑石後麵,就刻著一直沿用至今的祖訓,這也是這個村子一千年多年來人們生活和處事準則),也許我們就會明白這個村莊的不凡之處。當然了,這祖訓的一些內容也是自張永懷的一篇日記的一段中才得知:

    “如今的境地,倒讓我想起了村子的祖訓石上麵的一條祖訓了,難以想象的是,先人們竟會如此的富有智慧,將世事通曉的竟如此透徹,我心中源於對家鄉的那份清傲倒是又提了幾分。對於那祖訓,它如此寫道:世事皆以變為質,而後表於形,望後輩德賢者,於世事精華載冊,於心中思想體悟載冊,於後世教導載冊。傳先人、聖者之魂,承先人、聖者之道,以弘後世之學。”

    私塾中的書籍,都是自私塾建立後的每一代人留下來的,這樣也就為私塾的用處有了大抵的要求,它除了教後人識字,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那便是傳授為人處世之道。恰巧的是,這些每一本的書籍都起了這樣的作用,因為曆經千年洗禮,現在的然源村人們的思想也可得上是博厚了。

    四

    張永懷出門時,太陽已露出了山頭,今早他並沒有吃早飯,他打算著到他哥哥張永民那去,和他們一起吃,也正好自己的打算。張永民家就在旁邊不遠處,因此張永懷這一身的打扮倒也沒人看到。不過一會,張永懷就來到了他哥哥家門口前。

    “哥,嫂,起了沒?”聽了這聲吆喝,張永民便出了門來,回了句:“早起了!”看了永懷這身打扮,張永民心納悶的很,也沒什,隻是問了句:“吃飯了沒?”“還沒。”兄弟倆話期間,兩人一前一後便進了屋內,“永懷來了,快進屋吧,飯馬上就好了。”王秀蓮看到了張永懷這身打扮,心也有些納悶,剛想什,但看到了張永民使的眼色,也就把想的話咽了回去。應了一聲,張永懷便轉身進了屋,正好看到安然在炕上低頭看著什,這一下張永懷便喜上眉梢,可見叔叔對待侄子的那般喜愛,“安然那,在看什咧,記得叔叔不,哈哈。”安然聞聲抬起了頭,麵露喜色,張大嘴巴,用那嗚嗚啦啦的聲音大聲喊道:“叔~叔~,安~然~在看~書書~了~。”這一聲,更讓張永懷合不攏嘴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無名戲》,方便以後閱讀無名戲第三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無名戲第三章並對無名戲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