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螞蟻與人類(1)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德魯伊爵士 本章:第455章 螞蟻與人類(1)

    在重生穿越之初,主角接受了自己變成一隻螞蟻的宿命以後,根據其腦海中對螞蟻的固定印象,接受了其異常原始而蠻荒的生活方式。

    而在得知他所處的螞蟻族群的主巢中,居然存在“火”的時候,那是主角的三觀第一次被打碎重塑。

    “火”的使用,是一個種族由原始踏入文明的重要標誌,主角不能再把自己所處的這個族群視為人類世界路邊隨處可見的那些蟻穴中的生物,不能將之視為一堆原始的會移動的神經節,而必須用審視文明種族的眼光去了解、去接觸、去適應。

    正因為“火”的意義如此重大,主角甚至忽略了這個大頭蟻族群其他一些非常令人驚訝的特性:某種程度上而言非常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嚴密的組織架構、森嚴的等級製度、教育體製和集體智慧。

    這些被忽視的特性基本上與人類世界對螞蟻的那些讚歎相同,但是又從原始之中有所發展,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而且對於一個初期的文明而言,其意義並不比“火”要低。

    如果把這五項特性換算到人類社會中,那可以大致對應為:語言,氏族或部落中出現原始的領導決策組織(全體大會、軍事酋長、巫師等),階級分化,年長者的增加和年長者優勢。

    唯有集體智慧這一項,是作為真社會性昆蟲的螞蟻所特有的演化,與人類**常認為會議、討論等就是集體智慧的意義截然不同。

    我們來分別來對比一下螞蟻與人類在這五點上的異同。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

    關於人類語言的起源,有不同的假說和理論。

    有一理論認為萬事萬物皆有其固有名字,而我們的祖先對他們的認識就如同對其他自然現象的了解一樣多;這種說法被認為根本不足以說明人類語言的任意性與抽象性。

    另一理論則認為人類語言最初是由模仿大自然的聲音而來,例如“汪汪”的聲音可用來代表“狗“。

    還有一種理論推定最初的語言是表達,通常不是很愉悅的情緒反應,如一些感歎詞。

    第四種理論則認為語言起源於有語音伴隨的手勢,舉例來說,我們看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時,會作出撫摩肚皮和舔嘴唇等動作,口中同時發出“姆姆“的聲音。

    最後,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最初語音和意義是隨意結合的,經過不斷的重複使用,音義之間形成了固定的非隨意聯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蟻的世界》,方便以後閱讀蟻的世界第455章 螞蟻與人類(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蟻的世界第455章 螞蟻與人類(1)並對蟻的世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