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二等公民的大馬華族(細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黃老濕 本章:第1533章 二等公民的大馬華族(細看)

    “馬來西亞原是英屬殖民地,二戰中部分地區被島國占領,戰後英國恢複了殖民統治,於1957年8月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在1963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星城、沙撈越、沙巴合並成了馬來西亞,兩年後星城被除名被迫建國後,也就成了現在的版圖。”

    “馬來西亞是屬於君主立憲聯邦製國家,首都吉隆坡,全國有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國土麵積約33萬平方公,國土被南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南部和加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

    “在人口方麵,現有人口1603萬人,按照族群數量排序,分別是新定義的馬來人(馬來族及土著)948.9萬人,占比59.2%;華族485.7萬人,占比30.3%;阿三民族116.9萬人,占比7.3%,其他民族51.5萬人,占比3.2%……“

    “在政治問題上,馬來西亞政府限製華人訪問大陸和探親……因為十八年前的事件,為了避免其他種族的猜疑,馬來西亞華人對涉及大陸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保持沉默。”

    “在社會地位上,華族是馬來西亞二等公民,症結出在於現在的馬來西亞憲法,其中第153條規定了馬來人享有特權,這就涉及一條名為‘馬來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信條,認為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或馬來亞的主人或者特權者,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度裔馬來西亞人被認為是承蒙馬來人的恩惠,通過承認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規定的馬來人的特權獲得了公民權……”

    “在政策方麵,馬來西亞政府在1971年開始推行非常有利於馬來人的新經濟政策,要求以法律形式確定馬來人淩駕於華人的特權,例如要求企業中的馬來人股份必須達到30%以上……外交部、內政部等部門的馬來族比例要超過80%……”

    “在教育方麵,在馬來西亞建國之前,殖民地政府就有意識打壓華文教育,規定教學媒介必須是英語和馬來語……但是經過以被譽為‘族英’和‘族魂’的沈慕羽和林連玉為首的知識分子艱難鬥爭下,華文教育得到了允許,但是政府不給予任何政策及資金補助,所有開支由華人自行承擔……馬來西亞教育領域依舊采取各種手段限製華文教育,還在高校招生中向馬來人傾斜,以至於馬來西亞高校的華人學生比例從1970年的49%下降到1986年的21%……”

    雖然是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馬來西亞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是會議室的氣氛卻十分沉重。

    這一句句的文字描述,以及一串串冰冷的數據,卻生動地給在座的所有人描繪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現實。

    明明有著五千年文明古國作為母國的馬來西亞華族,在馬來西亞卻過著憋屈和心酸的生活,哪怕是土生土長的華族,都隻是一個二等公民,遭受馬來族各個方麵的剝削!

    也許是受到氣氛的影響,李鑫宇院士喝了一口茶後停頓了許久沒有開口。

    “繼續!”夏禹麵色肅然地吐出兩個字,並看向李鑫宇院士。

    李鑫宇院士點了點頭,再次重點圍繞馬來亞華族來分析。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方麵,最能代表的就是馬來西亞華族的人口增長率,不僅低於印度民族,更是遠低於馬來族。

    人口增長率低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很低的出生率,另一個則是很高的人口流出率!

    人口增長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華人的生育遭受歧視性區別對待,沒有好處,沒有政府補貼,徒增經濟壓力。

    人口流出率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長期的教育打壓,華族的新生代青年,哪怕學習成績優異,也很少能夠被馬來西亞本地的公辦大學錄取,不得不出國留學,進而導致很多人舉家移民。

    在人口方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劃分,就是馬來西亞近五百萬華族人口,其實可以分為三種。

    分別是現代化華人、殖民地新興華人、殖民地之前的華人。

    現代化華人主要是近代到馬來西亞的,如郭鶴年、陳嘉庚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這類華人往往說方言,心係母國。

    殖民地新興華人是更早之前來到馬來西亞的,這類華人學英語,少部分懂一些華文,跟母國已經保持一定的距離。

    殖民地之前的華人,則是在明清時期就來了馬來西亞的華人,這類華人很多都隻保留了中文姓氏,隻會英語和馬來語,對於中華文化已經沒有認同,典型的代表便是馬華公會第一任總會長陳楨祿。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最強大亨》,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最強大亨第1533章 二等公民的大馬華族(細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最強大亨第1533章 二等公民的大馬華族(細看)並對重生之最強大亨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