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揮起鐮刀 本章:第1章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隻從這名字便可明白,這翠屏村乃是靠著翠屏山過活的,這翠屏山雖不算雄偉壯麗,卻物產豐富,不論是山中木材、野菜,還是各種山珍野味,可謂應有盡有,難得的是這翠屏村並不利令智昏,除了平時打些柴火之外,凡是修房建屋砍伐所需木材後,必補種更多。若是進山打獵,也會避開春季,對於幼獸和孕獸更是絕不捕獵,若有掉入陷阱的也是取其輕者放歸。正因此,這翠屏山才能哺育翠屏村至今。[1]

    翠屏村不知何時落足於此,隻是看那房屋的樣子,斑駁的牆裙,當知已經存在過百年了吧![]時而能聽見雞鳴犬吠之聲從村中傳出,這村中大約住著三十多戶人家,[]不少人家門前晾著衣服被子之類的,也有曬著各種山珍野菜的。村中的婦人三三兩兩的這家門前、那家院中的聚在一起,手或拿著針線,或端著簸箕;還有些年齡稍大的老翁在院子中抽著旱煙袋,編著竹篾器具;一群大約五六歲的孩童正在追逐著,打玩著,不時傳來清脆的笑聲,也有時會傳來一兩聲哭聲,待聽大人的叫罵,便一哄而散,隻過不了多久就又聚在一起了;還有在或哼著歌、澆著花,或偶爾在門口端著水盆倒水,一閃而逝的少女們,雖著粗布荊釵,仍難掩秀麗本色;幾個中年漢子拎著柴刀,扛著原木、毛竹正慢慢從山林中走出來;村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夾雜著些許各種顏色的菜花和野花,這菜地約有二三十畝,種著各家各戶的菜蔬,也有些年齡不一的女子在地忙活著;村子旁有一條溪,寬約丈許,原本無名,後翠屏村的人將其命名為花溪,因這溪旁兩側野花遍地,不少還是翠屏村的人所種,尤以青少年男女最喜,四時花種皆有,[4]溪水清澈見底,偶爾還能看見幾條魚兒在歡快的遊動;溪旁是一片耕田,也有二三頃[5]的樣子,此時正有著許多男人在田幹活,有十幾歲的少年,二十幾歲的青年,也有三四十上下的中年和五六十左右的老翁。

    菜地前有著一個的池塘,十丈見方,[6]從東北角引花溪活水注入,自西南角流出,乃是村中人家種蓮養魚之所在,等到夏季,荷花飄香;更有許多鵝鴨在泛水嬉戲,還有幾名婦人少女在漿洗衣服;因是引活水注入,所以池水並不渾濁肮髒,夏日便會有村中孩童在塘中戲水;塘邊搭了幾座茅草涼亭,繞池塘種著一圈柳樹,從池塘到村中有一條用青石板鋪成的大路,路兩邊種著楊樹,正應了‘楊柳依依’之句,倒也風雅。

    隻是不知這翠屏村是何時興建,這四周景物又是何人指點,想來也是一雅士,若不然,騎遊這般美景?如此景象,便是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了吧!

    靠著這翠屏山和這幾頃莊稼地,翠屏村的日子過得還算富足,雖每年都要向官府官府繳納各種捐稅,但因縣衙中有本村後生擔任胥吏,倒也並不懼怕會有超出承受範圍之內的徭役攤派。若是豐年,家家戶戶都能有些盈餘,即使是遇到災年也能吃飽肚子。因此,這翠屏村中倒不曾發生過餓死人或賣兒賣女的慘事。村中鄰和睦,妯娌親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派祥和溫馨景象。不少外村的姑娘都想嫁進來,許多年輕夥子也想娶個翠屏村的女子做媳婦,甚而還有幾家是上門入贅的。不過,翠屏村人性子溫和,倒也沒有看不起入贅的男子。[7]

    翠屏村的姑娘不僅品貌出眾,更是當家理財的好手,除了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因為自跟著自家娘就學著的。所以若是外嫁,[8]且不有一筆豐厚的嫁妝,就是這媳婦的品行也能使一家和睦不少,男人在外沒有後顧之憂,自然戀家些,所謂‘家有賢妻,不遭橫禍’便是如此。若是嫁進來,想來婆婆不會太刁鑽,姑也不會太難纏,妯娌之間,鄰之間必然也是好的,生計豐裕,這樣的日子自然滋潤,生活也順心;

    隻是這翠屏村卻有一個特點,就是抱團,並且排外,一般並不與外界聯姻,婚姻皆在本村互通有無,親上加親,隻這十幾年方好些,取進來和嫁出去的都多些了;[9]前些年也有外地的想要遷進來,卻都被拒絕了,隻有幾家曾娶了本村姑娘的人家在本家父母過世後依附過來的方能在本村立足。[10]有幾家子女或外嫁、或進城做活的孤老也因村中有族老主持,再加上闔村都是親戚,也不至無人奉養。[11]俗諺雲:“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倉流;大家戶使耕牛。”

    這一日正好是二月二,謂之中和節,又**龍節、農頭節,俗稱‘龍抬頭’。相傳,在這一,主管山川風雨的龍王將從沉睡中醒來,也就是‘龍抬頭’。從此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大地開始解凍,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經過冬眠的百蟲鳥獸開始蘇醒。所以俗話‘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在這早晨,人們起床前,要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家家戶戶再趁著沒亮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便點燈、燒香、上供,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早飯要吃麵條,比作為“挑龍頭、扶龍須”;炸油糕比作為“吃龍膽”;吃炒豆比作為“金豆開花,龍王升,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早飯過後要‘引錢龍’,就是用灶灰,灑一條彎彎曲曲的灰線,從門外一直通到廚房,圍繞水缸一圈即可。

    中午飯則是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即煎餅,攤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

    晚飯吃米飯、‘懶龍’和豬頭。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了“懶龍”,可以解除春懶,所謂“懶龍”,就是花卷;而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起就開始改善夥食,每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隻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隻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在這一,婦女不能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也不能洗衣服,怕傷了龍皮。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就會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所以這一的飲食多以龍為名。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辰時(早上7點----9點),吃過早飯的翠屏村全村男女老少們便在村中族老的召集下都齊齊聚集到村東頭的田間,開始一年一次的‘迎春’儀式。因辰時屬龍,故而需在辰時進行。色有些陰沉,看起來要下雨的樣子。在輕輕的春風中,人們沒感覺到暖意,反而有些冷冷的,也就是所謂的春寒料峭吧!雖然如此,大家卻都麵帶笑容,沒有一點不高興的。因在這,如果下了雨,就明龍王已經醒了,這一年必定風調雨順,肯定是個豐收的好年景。

    族老[1]還在家中換衣服,準備祭文;田三個二十來歲的年青夥子[14]在三名約摸三四十的中年男子[15]的帶領下正在忙碌的準備著儀式所需的布置等。這三名中年男子乃是翠屏村三大姓(分別是鄭、王、張)的長房嫡子,那三名年青人又是他們的嫡子。這祭祀之事,莊嚴肅穆,庶子與女子是不能沾手的。原本翠屏村各家各戶都是沒有庶子的,隻是這些年來日子漸漸好了,人心思變,貪欲也就有了。[16]其他人則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整個氣氛輕鬆而愉快。

    一時,遠遠地傳來樂聲,人們聽到後盡都回頭望去,隻見自村口緩緩走來一群人,頭前是三名老者,皆身著黑色儀服,下衣為褐色裳,繡水雲紋;頭上戴庶民爵弁,赤而微黑,色如紫褐。[17]

    這三名老者行走時四平八穩,看著十分緩慢;中間的老者年約七十許,須發皆白,這便是村中三大姓三名族老之首的鄭氏族老了,乃果字輩,名叫果方,村民皆尊稱方老;左右兩名老者看起來也有六七十,隻是須發之間還能看到點點黑絲,似乎比中間的老者要年輕些,這左邊的便是村中三大姓僅次於鄭氏的王氏族老了,乃王氏利字輩,名叫利華,村民皆尊稱華老;居右的老者乃是村中三大姓之張氏的族老了,乃張氏麗字輩,因麗字不好取名,故改為朋字,名叫朋舉,村民皆尊稱舉老。方老雙手平舉著一根五色絲纏成的彩杖,華老與舉老二人則雙手藏於袖中,抱於胸前。

    三老者身後是三名年輕一些的老者(古人五十以後可稱老者),中間一人雙手捧著一個豬頭,左右兩人則各捧著一個果盤,看樣子是祭祀所有的,這三人乃是村中三大姓的族長,中間一人是鄭氏族長,有字輩,名叫有信;左邊為王氏族長,安字輩,名叫安德;右邊為張氏族長,水字輩,名叫水遠。三位族長身後是四名中年男子,抬著一塊木板,木板上立著一條泥塑彩牛。土牛身上披紅掛彩的,邊上還有泥塑的農夫和農具。

    這頭用泥土塑就,與真牛一般大的春牛,雕得甚為精致。一個俯首拉犁的動作,連肩胛處鼓起的肌肉都刻畫了出來。牛尾輕擺,貌似驅趕蚊蠅,竟然活靈活現。在今的儀式上,這頭泥牛便是主角。

    彩牛身後是四名鼓樂手,皆為中年男子。再後麵則是八個年青人,沒人都拿著一樣農具,有犁、枷、?、鞭、鋤頭、耙子、鐮刀、護埂。

    不一刻,這一行人便走到田間,行至供桌之後,眾人之前。三位族長將貢品放於供桌上,退立一旁,供桌上左右放著兩支大紅燭,中間是貢品(豬頭及水果),貢品前是香爐,香爐旁放著一把香;供桌前有一個大一些的香爐,香爐前有三個蒲團。四名中年人將彩牛置於地上,八名年青人將農具置於彩牛兩旁。

    人們按照男女、老幼、尊卑站好。供桌前左右分立兩名鼓樂手;供桌後三老者居於最前,因他們乃村中族老,又是主祭;三老者左邊為三姓族長其後為三姓宗子,右邊為三姓宗婦及宗媳。

    族老身後則分男左女右站立,左邊依次是:

    村中輩分最高、年八十以上者五人;

    其後是輩分最高、年七十以上者八人;

    其後是輩分最高、年五十以上者十一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武動乾坤之符祖傳說》,方便以後閱讀武動乾坤之符祖傳說第1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武動乾坤之符祖傳說第1章並對武動乾坤之符祖傳說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