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普祥真人 本章: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

    “大明藩王與國同休,這本來是先祖體恤血脈,重視族親的表現。這其實也不能算錯,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吃苦。即使是我,也希望積攢下一份豐厚身家,讓子孫可以過不勞而獲的日子,至少三代之內不用受窮。這是人之常情,隻要是正常人的父母,都會有類似的想法。但是製度訂立之初,忽略了宗室生聚繁衍的速度,又把他們限製的太死。祖宗起於草莽,自然知道鳳子龍孫如果與民間相處是個什德行。所以讓他們不與四民通,也算是對百姓的保護。否則這幫人做生意,其他人就沒法開張,這些人種田,其他人就沒地可以種。他們可以跑到任何一個地方這塊田是他們的,地方衙門還無可奈何,所以當初的製度算是個保護,既保護了宗室,也保護了百姓。”

    察院衙門內,範進將薛五抱在懷中,輕聲著。張舜卿已經走了兩,走時帶走了大批女衛以及梁盼弟。雖然山西不算太平地方,但是以她的護衛規模不去攻滅山寨就是菩薩心腸,自然沒人敢去惹她,安全不用擔心。而她要去拜見的,則是當初一起促成俺答封貢的重臣王崇古。

    王崇古做過宣大總督,後又轉任兵部尚書,因為年紀漸大主動致仕,回到家享清福。他雖然和張四維是姻親,但同時也是張居正的鐵杆盟友。從俺答封貢時,兩下就是合作夥伴,當日在山西推行新法,允許商賈大量進入,王崇古出力也不。如果立場的話,他應該偏向於中立,對於新法支持,對於自己的姻親也不反對,如果兩邊有衝突,他最大的可能就是不聞不問,安心在家過日子。

    他在山西也是頂層士紳,家大業大雄霸一方,張舜卿與他家幾個女眷是朋友,住到王家安全無需擔心。範進心倒也踏實,這兩便也開始自己的行動。這番感慨,就是他剛剛從那些宗室子弟的住處回來,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有感而發。

    “藩王太能生了。當年有位老王爺因為子孫太多,自己都不認識。最後請朝廷派人來幫他做調查,看看到底有多少血脈,就知道他們有多能生聚了。最早藩王是住在一座城,可是後來人太多,沒有那多地皮給他們蓋房子,也沒有那多田地給他們做產業,就隻好轉封他處。結果有藩王的地方,往往就像是蟑螂,這看到一個,後麵就有一百個。”

    “退思敢家苗裔是蟑螂,當心被人抓去砍頭。”

    “沒關係啊,到時候薛女俠肯定會從而降把我救出去,我相信你。”範進笑著道:

    “這些人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祖宗,但是生聚繁衍這久,人那多,很多對麵不識,也就談不到親情。宗室之中時有逆倫之事發生,也和這個有很大關係。他們日子過不下去,就會禍害別人。所以有儀賓白日行搶,宗室打家劫舍的事發生。地方衙門又不能把他們怎樣,隻能上奏朝廷。所以大多數人就隻能選擇裝聾作啞不理會,這幫人從鳳子龍孫變成地方一霸,就是這來的。”

    薛五道:“我看他們有的也挺可憐的。就像那個姑娘,瘦瘦弱弱的……看著比當初幽蘭居的丫頭都慘。”

    “那是。山西土地貧瘠,不能和東南膏腴之地相比,窮人自然就更慘一些。這多年下來,原本保護子孫的製度,已經變成導致鳳子龍孫求生無門的桎梏。那些強藩主家日子過得自然好,最慘的就是那些弱支分家,祿米不夠吃,經常拖欠,又不許與四民通,不管做任何營生都是非法的。膽子大的去做賊,心地善良膽子的,就隻能在家等著餓死,還有的居然隱姓埋名拋棄自己貴胄身份去外地當乞丐。自己的子孫混成這副德行,這一定不是洪武爺爺的本意。今我去看過了,那些人住的破房子,與那些窩棚沒區別,所謂的鳳子龍孫,已經變得比普通人還不如。陛下如果見到這一幕,也不會歡喜。”

    “代王府並不窮啊。”薛五道:“朱姑娘了,代王府極為富貴,王府百年積蓄,金銀財寶不提,光是那大片的田地,也不知羨煞多少人。”

    “這就是眼下的問題,也是行新法的意義所在。一方麵有人地連阡陌,另一方麵有人活活餓死。都是一家人尚且如此,何況彼此不相識。朝廷的作用,就是設法把這種事控製在一個平衡的範圍內。有錢人可以有錢,但是總要給窮人口飯吃,否則他們都起來造反,大家的鍋就要被砸掉。嶽父清丈田地,厘定所屬,其實不是要拿走他們的土地,而是要給土地明確權責。在優免部分內,就隨你的便,超出的部分交租子就好了,又不是交不起。可即使這樣他們還要不開心,那就隻能明,他們的土地有問題。”

    薛五道:“退思此次前來,我還以為是整頓兵事的,沒想到居然要從土地下手。”

    “兵事這種事呢,也許很多人看的比大,但是我不這看。不是不重要,而是要知道兵事在什基礎之上。維持部隊需要的是財富,以往大家都九邊需要銀兩,這話不能是錯的,但是不全麵。現在的局麵你也看到了,不停的輸入銀子,隻會便宜糧商。真正的解決直到,是要讓邊關物資充盈,建立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這樣的話銀子進來才有效果,而且也不需要太多。對於朝廷來,這是最合算的選擇。這種事最好的辦法,就是朝廷負責把糧食運送到九邊,承擔過程的物資消耗,以及成本。但是想想也知道不可能,現在的朝廷恨不得自己是貔貅,隻進不出。所以這條路走不通,下一條路,就是讓邊地自己解決。”

    “當年有軍屯,爹在陽和堡燒磚,也沒少去看地勢找水脈,想要開墾田地,給邊軍找口飯吃。”

    “老泰山心是好的,但是……路子不行。軍屯荒廢原因很多,軍官侵吞士兵的田地,軍隊開墾田地居然需要交租,這些都是問題。不過在這,有比這些更致命的問題,土地不行。”

    範進沒法向這個時代的人解釋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問題。但是大概的道理還是能聽懂。並不是開墾就有地種,尤其是這些邊地,土地本來就不肥沃,盲目開墾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惡性循環之下,土地就飛速沙漠化。明初朱元璋命令在這些地方搞軍屯,是為了恢複糧食生產,符合當時的國家環境。可是如今早不是洪武年,西北地區大片土地荒蕪,已經不是靠開墾能解決的問題。

    再九邊常年處於戰爭狀態,讓人在這搞軍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證,也沒人願意來。就連軍戶都可以逃亡,普通人又怎可能不跑?開中法之所以廢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軍屯根本沒法弄。

    軍屯搞不了,就隻能向民間尋求支持。就像遼東的軍糧主要依賴山東海運一樣,山西這邊的軍糧,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向民間要糧。

    山西倒不是沒有糧食,像張允齡這種大戶手,囤積著大筆糧秣。隻不過他們會把糧食價格一路推高,讓自己的糧食增值若幹倍,把糧食換成銀子鑄成銀球存在地窖,而不是保證邊關的物資供應。

    平心而論,範進也不認為士紳商人有義務為了邊軍就自己蒙受損失,這個義務是朝廷的。所以要做的就是朝廷去督促他們完成這個他們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這也就是新法的意義所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範進的平凡生活》,方便以後閱讀範進的平凡生活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範進的平凡生活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並對範進的平凡生活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