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上任之前(上)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62章 上任之前(上)

      第162章 上任之前(上)

      按理說霍冀既然是傾向於高拱的一位尚書級大員,那在這件事上,高拱似乎應該幫他一把,但個中情況並沒有那簡單。

      霍冀隆慶元年時本任陝西三邊總督。二月,張居正入閣參預機務。其時,徐階大權在握,高拱因與徐階不和,遂於元年五月離開內閣。九月,俺答寇大同,陷石州,掠交城,文水,直搗山西中部,京師處於戰爭恐怖中。十月,俺答擄掠中飽後引兵北退。隆慶帝下詔讓群臣討論戰守事宜,兵部尚書郭乾被罷職,十月丁亥,由霍冀接任。甲午,巡撫寧夏的王崇古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陝西三邊。

      到了隆慶三年,霍冀進九邊圖書。這一年災異頻繁,霍冀和楊博一同乞休,隆慶不允。

      這問題就來了。當時楊博是戶部尚書,災異頻繁請辭還有點道理,可霍冀一個兵部尚書也跟著湊什熱鬧?

      原因在於,霍冀和楊博乃是同鄉,而同進同退到這個程度,說明關係很不一般。在霍冀之前,楊博是兵部尚書,而在霍冀當兵部尚書的時候,楊博當戶部尚書,卻同時還在兼管兵部的事,可見霍冀當兵部尚書,肯定有楊博的幫助,他肯定希望是一個自己的人來繼續管兵部,這樣才不會有矛盾。

      所以歸根結底,霍冀是楊博的人,而不是高拱的人。至於他的政治態度為什傾向於高拱,有一個不完全的理由是:高拱與山西籍的大員們關係曆來不錯——記得此前徐階和高拱矛盾爆發的導火索?就是那次楊博主持的京察,當時高拱就是站在楊博一邊的。

      當然這其中的具體情況還比較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明白。總之,楊博、王崇古、張四維等這些山西籍的大員,在朝中的政治態度多傾向於高拱,霍冀作為山西籍的大員之一,在其內部大概緊隨楊博之後,也對高拱有所傾向就不奇怪了。

      但不管怎說,霍冀的“帶頭大哥”是楊博,而不是高拱。

      既然如此,高拱就不好隨便強出頭,至少得等楊博表態,他才好有所舉動,要不然你讓楊博怎想?山西籍的其他大員怎想?

      怎著,你高肅卿是打算直接把我們山西幫整體收編了還是咋的?

      因為這個原因,高拱現在肯定是不方便插手的,即便要插手,也得等霍冀頂不住趙貞吉壓力而楊博也束手無策之時,那時候出手才顯得出其中的分量。

      但在原本的曆史中,這件事後來出了岔子,其中原因比較複雜,簡單的說就是霍冀直接憤而辭職了,高拱什也沒來得及做。但是一年之後高拱成為首輔且穩固了地位,便指示親信門生、吏科都給事中韓楫上疏,請重新啟用霍冀。不光是韓楫一人,從韓楫開始,一大幫高拱的門生故吏紛紛上疏請求重新啟用霍冀,隻是那時候霍冀染病,身體不好,因此推辭不就,再過了四年便病逝了。

      事情前因後果大概就是如此,現在該言歸正傳了。

      隆慶帝這個人,別看平時不聲不響,但他其實是很了解這些內幕的,他知道所謂趙貞吉僅僅是因為脾氣倔、架子大才跟高拱不和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趙貞吉乃是徐階餘黨,他跟高拱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是施政理念不同:徐階的施政理念早已說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維持現狀。

      但高拱顯然是不滿足於維持現狀的,他要的是“除八弊”,是打造一個嶄新、向上的大明。

      這兩個人的矛盾,根本無法化解。之所以還留著趙貞吉,一是趙貞吉目前並沒有出什大的差錯,不能無罪而罷;二是徐階餘黨內部的勢力還未理順,還要等一等。

      前者不必多說,後者卻必須提一提。

      隆慶帝是在等誰理清徐階餘黨的內部勢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62章 上任之前(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62章 上任之前(上)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