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

      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

      ,……七八名身著紅色戰襖的邊軍騎兵不顧初春的絲絲寒雨策馬而來,到了總兵衙門門前,老遠就將腰牌一拋,扔給門口的兵丁,大聲道:“宣府總兵鎮標中營夜不收回鎮複命!”

      門口衛兵接過腰牌的同時,這幾人早已齊刷刷翻身下馬,動作嫻熟得絲毫不像漢兒——好吧,他們的確不是漢兒,而是正宗的蒙古人,隻是早已歸化,在馬芳軍中都幹了快十年了。

      這情況在一些不了解明朝曆史的後人看來或許顯得很是荒唐,但在當時來說卻是很平常的現象。更何況,馬芳領兵一貫很有蒙古人的風範,甚至在很多時候表現得“比蒙古人還像蒙古人”。

      馬芳的履曆說起來那真是滿滿的正能量:他出生農家,十歲被韃靼人掠去當奴隸,在草原摸爬滾打了十年。二十歲時,馬芳隻身一人逃回中原,投到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參軍,後從一名小隊長成長為蒙古克星。

      對比嘉、隆、萬年間另外兩位將領,李成梁的威望與戰功雖然也是打出來的,但多多少少有些華而不實,乃是所謂“養賊邀功”而來;戚繼光固然戰無不勝,但其最根本也最卓越的能力在於軍隊的建設於操訓,從戚家軍與後期的長城戰法和火器使用來看,這絕對是一支準近代化的隊伍,換句話說,別人家的兵換了大帥可能就不能打了,而戚家軍則不然,誰帶著都好使。

      而馬芳卻是獨樹一幟,他憑借年少時對蒙古人習性的了解,在大部分明軍麵對蒙古騎兵隻能選擇防守的情況下,常常主動出擊,“先敵打擊”。從宣府到大同,從大同到懷柔,經常動不動就玩個上千穿插包抄的活兒,儼然是窮苦版的霍去病。

      當時大明各邊各鎮,既有漢兒流落蒙古,也有蒙古健兒流落漢地——算起來,反倒是蒙古人來漢地謀生的要更多一些。

      然而漢人去蒙古,多半是去做些墾荒、築城、修路鋪橋之類的工作,而蒙古人來漢地,能做的工作就更小,十有八九都會直接去參軍——他們除了善騎能打,其他方麵的才能在大明這邊實在乏善可陳。

      後世有些曆史研究者認為,大明後期真正能戰的邊軍主力,其實早已不是漢人,而是所謂“蒙古雇傭兵”——因為北邊將帥們的家丁中就以這些人為主。

      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也能從一個側麵反映當時蒙古健兒在大明軍隊中所占比例之高,所貢獻的力量之大。

      高務實之所以堅持認為蒙古問題“幾乎”不用靠打仗就可以擺平,北邊各鎮的這種情形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漢人有句話叫“皇帝不差餓兵”,這個道理在蒙古也同樣管用——不是說你黃金家族的後人喊一嗓子,我就要自備幹糧、千迢迢趕來為你賣命的。因為反正都是賣命,就算我除了賣命其他啥也不會,至少我可以選擇把這條命賣給出價最高的那個人。

      大明邊軍雖然窮,但克扣那些不能打仗的衛所並軍餉來收買、供養起一支聽話、能打、夾雜了不少蒙古人的部隊,卻也不是什難事。

      那守門士兵快速查驗了一下腰牌,連忙揮手示意讓開大門,順手客客氣氣地將腰牌遞還過去。

      本來幾名夜不收打算直接去白虎堂,誰料旁邊內書房那邊傳來一聲:“別亂竄了,老夫在這邊,你們幾個小崽子過來。”

      被稱作“小崽子”的幾名蒙古健兒出身的夜不收不怒反喜,臉上都露出得意的笑容來——不是他們有受虐傾向,而是他們知道自家大帥的習慣,大帥隻有對軍中晚輩中的佼佼者,才會將之喚作“小崽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