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馮保掌印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449章 馮保掌印

      第449章 馮保掌印

      次日一早,上諭下達。

      司禮監太監黃孟宇、陳洪等傳奉皇後懿旨、皇貴妃令旨、皇帝聖旨與內閣、府、部等衙門:

      “大行皇帝賓天先一日,召內閣三輔臣至禦榻前,同我母子三人親授遺囑,說東宮年少,要他們輔佐。又特言大學士高拱總攬政事、高務實仍陪東宮讀書。今東宮繼統,念大行皇帝遺命,特加大學士高拱為太傅。另,準高務實辭太子伴讀,仍假原官,特任觀政,皆從原司本職。

      又,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者,心念大行皇帝玄宮未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自請堅辭司禮監掌印而往天壽山督建大行皇帝山陵。我母子三人感其孤忠,全其臣義,故準其辭。孟衝改昌平鎮守太監兼掌皇陵督建,另蔭一侄錦衣衛指揮僉事。

      因司禮監掌印出缺,馮保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調度各監、司、局;黃孟宇、陳洪、張誠、陳矩四人仍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黃孟宇兼欽差提督東廠太監;陳洪兼禦用監掌印太監,調度惜薪、鍾鼓、寶鈔、及混堂四司,另掌內承運庫、司鑰庫;張誠兼尚寶監掌印太監,另掌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麵、及司苑七局;陳矩仍兼禦馬監掌印太監,另掌兵仗局。”

      這道“三位一體”的上諭下達到各府、部、院後,立刻引起了廣泛議論,因為這道上諭確實頗有些玄妙。

      高拱加太傅可能是其中最沒有波瀾的一件事,畢竟他作為三朝閣老、托孤首輔,無論外廷的官員們對他抱持何等看法,但大家畢竟同屬文官體係,還是樂得在這種時候看到高拱的地位更高一些的。再說,新帝登基嘉賞老臣,也算是題中應有之義,無非高拱在實權上賞無可賞,隻能提高一下這種榮譽地位罷了。

      而且太傅這個榮譽,高拱也的確當得起——他本就是大行皇帝的帝師,東宮此前出閣講學時,他也是和成國公朱希忠一起“知經筵事”的,所以放在現在,高拱已經算是兩代帝師了。

      兩代帝師,掛個太傅頭銜怎了?合情合理。

      讓外廷比較意外的一件事反倒是司禮監的調整。首先,司禮監的調整原則上來說屬於帝王家事,按照往常的慣例,司禮監掌印換人通常也就隻通知一下內閣,再由內閣轉告六部及各府各院即可。

      但這一次卻不同,上諭明發不說,而且還是直接通知到各部院。這就有點古怪了,就好像宮急著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調整一樣。

      宮急什?這個時候不是更應該萬事鎮之以靜嗎?

      再就是孟衝的請辭也很古怪,要是孟衝隻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之一,請辭去督建大行皇帝皇陵,或者帶職兼任督建,都說得過去。可他是掌印太監啊,相當於內廷首輔,身處這種位置,一般來說怎可能辭職呢?真的就因為對大行皇帝感情太深?

      但你要說他是犯錯被貶,好像也說不過去,人家不但督建皇陵,還兼了昌平鎮守太監,可見宮對他還是信任的,更何況還蔭其一侄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說明榮寵也在。

      至於馮保等人依次遞補,看起來反而不是很顯眼,他們之中真正有些顯眼的,不是馮保,而是黃孟宇。

      黃孟宇跳過陳洪掌握了東廠,這才是此番司禮監“依次遞補”中唯一的例外。

      原本,黃孟宇的資曆就在陳洪之下,他在司禮監的排名本來也是在陳洪之後的,這次反而由他出任東廠提督而不是陳洪,這隻能說明黃孟宇在內廷的地位上升了,而陳洪雖然手的實權更寬泛了一些,但實際核心的職權還是管理宮內財務用度,相當於原地踏步而被黃孟宇超越。

      至於後麵的張誠和陳矩,他倆的變化不大,一個掌握檔案、印章,同時負責宮的各項供應;一個掌管內廷軍務,順帶管理內廷部分的軍工製造。

      這次司禮監的調整意義重大嗎?那要看是誰來回答。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449章 馮保掌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449章 馮保掌印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