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權如內相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472章 權如內相

      第472章 權如內相

      隆慶六年七月庚午的這次文華殿宣召,一定是值得在史書上記下一筆的大事。因為它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司禮監掌印和一個內閣輔臣的倒台,也昭示著一個新的權力體係出現。

      從外廷來看,似乎隻不過是少了一個排名最末的輔臣,但是首輔、次輔俱在,尤其因為高拱本身就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工作狂,因此朝廷大政依然可以做到有條不紊地運行,並不會受到多嚴重的影響。

      但從內廷來看,情況就很有不同,非常值得著墨一二了。

      首先是內廷明麵上的權力體係再一次變動,從宣召的人選就可以看出,在馮保突然倒台之後,陳洪作為司禮監首席秉筆,依序接任了司禮監掌印一職;黃孟宇這個東廠提督也總算“正常”,成為了首席秉筆;沒有出現在這次宣召議事上的張宏其實沒有出事,他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被派去抄馮保的家了,他也依序上升了一個排名,並且接管了禦用監等內廷衙門;陳矩看似地位沒變,隻是跟著提升了一個排名,但是從他站在皇帝身邊就能看出,他成為了新的“大伴”。

      以上隻是明麵上的變化,內在的變化也有:黃孟宇明確站在了陳皇後身邊,意味著他是以陳皇後在內廷的代表出現,也就是說,陳皇後摒棄了原本曆史中安於做一個“透明人”的意圖,開始真正按照高拱“兩宮並尊”的說法走到台前,以“母後”身份影響朝政!

      失去鐵杆心腹馮保的李貴妃,因為在此次事件中不僅失了不少顏麵,手頭也一時無人可用,不得已將陳洪收至麾下,但因為陳洪出任了司禮監掌印,是以李貴妃對朝政的影響力依然沒有太多遜色。

      小皇帝朱翊鈞得到的最大“好處”,則是斬斷了母妃放在他身邊的眼睛,雖然政務上依然沒有他話事的份,但至少可以活得不那壓抑。

      對於這一點,高務實是非常關注的,因為高務實一直認為曆史上的萬曆帝之所以後期仿佛得了宅男自閉症,簡直寧死都不願意跟朝臣相見,除了所有人都知道的那些原因之外,很有可能是他親政前的精神壓抑導致心理扭曲。

      固然,萬曆不上朝也把政事處理得不錯,取得了萬曆三大征的全勝,但嚴重的君臣對立、相互內耗,還是大大損耗了大明的元氣,也積累了各方麵的怨氣。如果萬曆沒有出現幼時的心理陰影,情況會不會更好一些?

      沒人可以保證,高務實也不能,但他認為至少值得一試。

      以上的這些算是“內在”,但其實還有更“內在”的,又或者說,是隱藏得最深的變化。

      那就是高務實的影響力。

      無論黃孟宇和陳矩是出於什樣的心態而上了高務實的賊船,至少經此一事之後,他們兩個對高務實的手段已經完全震服,而且他們是知道更多別人所不知道的內幕的。

      譬如說陳皇後看似公允,其實完全就是一切按照高務實的提點在辦事,將她稱之為提線木偶或許有些不恭敬,但事實……恐怕確實如此。

      又譬如說小皇帝朱翊鈞,在他的眼,最親近的人既不是母後、母妃,也不是大伴馮保或者新大伴陳矩,而是他的伴讀高務實!

      高務實對朱翊鈞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

      不過想想這也奇怪,朱翊鈞和高務實年紀一樣大,又每天在一起讀書、論史、觀政,朱翊鈞生活中見得最多的人,除了身邊的小太監們,就隻剩高務實了,而小太監們隻是他的家奴,哪有可能跟他出現什共同語言?

      能和他有共同語言的,隻有高務實!換句話說,在朱翊鈞的心,高務實不僅僅是他的伴讀,還是同窗和朋友!朱翊鈞既和他一起讀書、論史、觀政,還要經常靠著高務實在李貴妃麵前給他打掩護,這是什性質?這就是戰友啊,跟一起扛過槍沒差啊!

      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哦剩下這個就算了,估計沒戲。

      反正一句話,黃孟宇和陳矩哪怕身為內宦,也不敢跟高務實去比在小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高務實現在在內廷的影響力,幾乎可以說達到了頂峰,要不是李貴妃還抓了一個陳洪在手的話,高務實現在甚至可以說就相當於“內相”了!

      當然,這些情況,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會知曉,沒有進入內廷這個圈子的人根本無從得知,就好比外廷的文官們得知張居正涉馮保案被免的時候,就一個個都把目光集中在“顧命輔臣被免”這件事,而不是內廷的深層次變局之上。

      雖然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但還是有人站出來為張居正說話。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472章 權如內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472章 權如內相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