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別有所圖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474章 別有所圖

      第474章 別有所圖

      高務實調動自己的家丁護衛,一路護送張居正南下返鄉。這件事在朝中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誤以為是高拱之令,因此引出兩類議論。

      一類認為高拱貪圖虛名,明明張居正的倒台,他高拱就是主要受益人,偏偏還讓自家侄兒派遣家丁、車隊一路護送,顯然是想撈個好名聲。

      另一類則認為高拱念及與張居正數十年的交情,不論兩人結果如何,終不免難下狠手,到底還是一番好心。

      然而,這檔子事其實又是高務實自己的主意,又是一次擅自而為,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高拱什話都沒說,算是默認了。而郭樸知道以後,甚至還表揚了高務實幾句,認為這是仁厚君子之風,無須在意旁人言語。

      至於高務實的真實目的,那就隻有他自己心清楚了。

      這一次洗牌,算是新君即位後國家大局的根本性變動,通過這次事件,高拱確立了在萬曆親政之前內閣的絕對權威,甚至由於其在朝廷高層再無真正的敵手,各項改革大計終於可以按照他的意誌推行開來。

      八月初,禮部議定兩宮尊號。次日,由內閣首輔高拱、次輔郭樸領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等各衙門主官齊齊上疏,請加兩宮尊號,以陳皇後為仁聖皇太後,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後。小皇帝萬曆批紅說要請示兩宮。

      又次日,京中全體世勳以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璧、英國公張溶為首上疏,請皇帝準內閣、禮部等議,上兩宮尊號。

      下午,聖諭下達:諸卿所請,亦是朕意,然兩宮深慟朕皇考龍馭,今皇考山陵未畢,兩宮俱感難安。所請雖是,暫不可允。

      再次日,鎮守昌平地方太監、提調陵工孟衝上疏,帝陵相度已定,前定潭峪嶺處,主山峻峭,氣脈全無,非所宜也。然經反複相度,乃查顯陵舊地大峪山處,山嶺雄渾,氣脈天成,實絕佳之所。然則顯陵乃世宗為獻皇所建,因事空置,此略難決,敢情宸斷。

      孟衝這道奏疏是說此前相度的位置不好,但是經查發現,當年嘉靖大禮議時給其生父所建的顯陵是個好地方,隻是由於後來嘉靖生父最後沒有遷陵,所以這地方雖然修了玄宮,但沒有完全修完,現在空著,這件事不好決斷,請皇帝聖裁。

      皇帝當然也聖裁不了——那顯陵本是給隆慶的爺爺修的,現在讓孫兒“住”進去?聽起來好像有點不靠譜。

      於是匯報給兩宮,兩宮更不懂這些事了,這都是事關禮儀的大事,她倆也不敢拿主意,於是又推回內閣和禮部。

      這次有人拍板了,高拱站出來,明確表態就定在大峪山顯陵舊址!

      高拱這快拍板,倒不是因為別的什,而是他覺得顯陵空著也是空著,現在稍加修葺就能把事辦成,那簡直太好了,何必重複動工,錢沒地方花?有錢修帝陵,還不如拿這錢去修邊防呢!

      於是高拱派工部尚書朱衡親自前往考察,臨行前把朱衡找來麵授機宜。

      朱衡這次來去都很快,回來就猛誇顯陵那地方簡直太好了,不光風水好得沒邊,而且原本修得差不多的玄宮更是神奇無比:“玄宮內紫光煥發,和氣鬱蒸,門堂幹淨,宛若暖室”!

      朱翊鈞一聽當然大喜過望,連忙回稟兩宮,兩宮聽了也很高興——她們倆將來也得“住”那兒——於是這件事就定了下來。

      朱翊鈞立刻下旨將其定為昭陵,先遷孝懿皇後李氏棺槨——這位是隆慶第一任王妃,死得挺早,皇後是追封的。到了九月十九日,隆慶——現在應該稱穆宗皇帝了——的棺槨也葬入陵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474章 別有所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474章 別有所圖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