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準備回京(中)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503章 準備回京(中)

      第503章 準備回京(中)

      京華商社的對手,出在海上。

      從隆慶末年高務實建設天津私港算起,到如今已經有將近八年時間了,在這八年,高務實再次讓世人見識了點金手的神奇——甚至不止一次。

      首先是天津港的崛起讓人瞠目結舌。原本按照旁人想來,所謂漕、海並行,無非是把一部分漕運無法完成的任務轉到海上,而漕運本來就是個虧本買賣,所以海運那邊也應該是無利可圖的。

      漕運是不是虧本買賣?肯定是,這一點高務實清楚得很,他前世閑暇時看過關於明朝漕運的幾本專著,通通都認為漕運肯定是虧本買賣,而且有詳細的數據支撐。

      其實大明的漕運,本身就不是一個盈利性的事業,大明朝廷也從來沒有把成本問題當做大事來看待。

      比如就漕糧來說,盡管為了運輸而付出了高昂的費用,但朝廷仍然不時以低於初始的價格在京城市麵上出售糧食,這難道是在從成本方麵考慮問題嗎?顯然不是,這是從京畿地區統治穩定的角度考慮問題。

      勞力的消耗,尤其是維持漕河河道的勞力消耗,常常不在漕運當局的考慮之列。事實上,在全國上下竭盡全力把糧食運到北方的同時,私商卻在淮河地區、湖廣地區把糧食運到南方。

      高務實對於漕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本專著曾說:“1632年,戶部尚書上奏明廷報告說,大量以實物繳納的稅收還未征收上來;其中包括清單上由蘇州繳納的蜂蜜,它的價值還不到28兩銀子。這份上奏是在全國納稅欠款超過1700萬兩銀子的情況下提交的。

      此外,錢幣流通渠道也能反映出缺乏係統管理。1592年,北京所屬宛平縣向中央政府規定的27個兵站和機構(其中一些坐落在長城上)交貨。可是,全部物品所值不到2000兩銀子;其中一些物品所含價值不到50兩,有一些甚至隻有一、二兩。我們對此並不感到吃驚,在漕河管理問題上,明代官僚同樣設置了許多成本大、浪費多的程序。”

      漕河也就是大運河,本身是一條人造河流,它的運作效率,不但同黃河的含沙量、高郵湖的水位和華北的冰凍季節有密切關係,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時人的看法及對種種問題的反映。

      漕河占有突出地位並一直是唯一向京城運輸的幹線,主要原因是什?在漕河上運輸的物品數量及品種如何?如何管理漕河?怎樣才能不虧本?

      高務實很清楚,真正決定這一係列問題的,其實並不是自然環境,而是主導朝廷的思想觀念。

      但高務實暫時還搞不定這個問題,別說他現在隻是區區一個舉人,就算他現在成了首輔都不行。要搞定這個問題,他不僅需要成為首輔,還需要皇帝的全力支持,還需要有一大堆的門生故吏、政治盟友,甚至還需要在士林之中擁有崇高的聲望,否則根本無法應對朝野上下的反對之聲。

      所以,他隻能先避重就輕地把一部分漕運功能轉移到海上——這還是靠著當初高拱這個支持開海的首輔三伯才辦到的。

      然而,轉移了這一部分漕運功能之後,天津港就能發達起來嗎?當然不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503章 準備回京(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503章 準備回京(中)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